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从古代的秋夜演变而来。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中秋节趣味小故事最新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赏 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
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拜 月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赏 花 灯
中秋赏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
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子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燃 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习俗。
吃 月 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赏 桂 花 · 饮 酒
我国饮用桂花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1、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2、中秋源自《嫦娥奔月》这一传说,现在的月饼,也是嫦娥思凡,而做出的。
3、中秋节据说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祭月。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4、据说中秋节是源自于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www.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金风送爽,花好月圆,中秋佳节到来了!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月饼又是啥时候发明的?月亮和女孩子有什么样的关联?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就有“秋暮夕月”,即为拜祭月神,寄托美好的祝福。
后来,古人又赋予月亮美好的意境,从而让“嫦娥奔月”、“貂蝉拜月”等美丽的故事千古流传。
据说,因为月亮属于太阴,女子也属阴,因此女子拜月能吸收月亮的精华,让自己变得更加漂亮。
这和现代科学研究出的月亮和潮汐影响女性生理期非常接近。
到了唐宋时代,中秋赏月和元宵逛花灯成为两大重要节日,象征着幸福和团圆。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所以苏东坡才有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明代以前,赏月之风虽然盛行,但却没有月饼。
月饼是何时发明的呢?原来是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时,相约八月十五举兵,义军为了传递消息,把纸条放在月饼里。
后来,吃月饼慢慢变成了习俗。
除了“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之外,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今年中秋赏月,有一个大惊喜,据美国太空总署消息,中秋当天,地球与月球相距最近,只有356877公里,人们会看到比平常更大的月亮,俗称“超级月亮”。
而在北京时间9月28日10时47分,欧美、非洲和太平洋东部地区可以看到月全食。
中国地区虽然看不到月全食,但当天的月亮是2006年以来最大的月亮,也是难得一见的哦。
在这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妆后集团祝所有终端顾客、代理商、合作伙伴月圆人圆、生意兴隆、中秋快乐、顺心顺愿!
中秋节简介: 起源: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别称: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观潮、燃灯、猜谜、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秋传说之——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传说之——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
匆匆隐入云 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 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传说之——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传说之-——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
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