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原文赏析最新3篇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九日登高》原文赏析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九日登高》原文赏析 篇1

原文: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诗词赏析: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这是中唐文学家刘禹锡的五言诗.刘禹锡青年得志.但进退无定,几遭贬谪,饱尝仕途坎坷之艰险.贞元十九年(803年),刘禹锡随杜佑入朝.顺宗永元年(805年),他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不久失败,首遭贬谪.元和十年(815年),得裴度力荐返京.因游玄都观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而复贬连州.大和二年(828年),刘禹锡又被朝廷从和州刺史任召回.这首诗就是诗人此时北还时途经洞庭湖,登乐游原遥望洞庭湖时写下的佳作.

此诗《唐诗百科大辞典》记录为:“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年年山高处,未有不伤心。”

诗题中的“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始于汉初,盛于唐代。当时长安人登高最喜欢去的是位于城东南角的乐游原。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他自己还说过:“谪于沅,湘江,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寄调草木,郁然与骚人同风。”(《刘氏集略说》)。“刘禹锡擅长五言诗。”(《中国历代文学家传》)。李白称他为“诗豪”(《刘白唱和集解》)。清人称他为“小诗之圣”。《九日登高》诗,也就是诗人当时,“藉登高而望远,借山水以寄怀”之见证。

诗前二句“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自然感慨,尽从景得,斯谓景中藏情.”(王曦之《唐诗详选》卷四).表面上看是写眼前之景:地上之路,山河起伏,盘旋峻险;遥望洞庭湖一片烟雾迷茫.然而诗人言近而旨远.刘禹锡所处的唐代正逢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呼之欲出.目睹人世间的兴亡变化,又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人生之路岂不象眼前山河一样峻险,仕途之道又何尝不如眼前遥望一样茫然.因此,这“世路”看指眼前之路,实指人生之路;这“君门”看指眼前远眺之山门,实指仕途之门.这一“险”字,使人触目惊心;这一“深”字,又使人对前途忧虑重重.此联“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王曦之《姜斋诗话》),这以达到情景交融,妙合无垠的境界.另外,此联对仗工巧,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后两句“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情在言里,意在诗处。“上高处”呼应题目“登高”。这是古代诗人词客乐为之事,从这一点上,“郁然与骚人同风。”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自然引起无穷的思绪:天伦之乐,身世之感,家国之悲所怅万千,殆难名状。如果说是与“骚(★)人同风”的话,那就是诗人,羁旅他乡,难免要产生思念亲人朋友之常情。然而诗人之意并不仅在于此。诗人《西塞山还古》诗云:“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一向反对分裂割据,积极参与政治革新,然而壮志未酬,眼看战乱连年,生民涂炭,国家危在旦夕,这怎不使诗人为之“伤心”。“年年上高处”这“年年”更见诗人报国情怀之深挚。因此,本诗不仅是抒发诗人与“骚人同风”的个人悲欢喜怒之情感和情绪,而且包含着诗人更高层次言志的意蕴。这就是耐人寻味的诗的意境之余韵。由此可见,刘禹锡《九日登高》的寄意,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无据的“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等登高抒怀诗以赋予更高的境界。

再看刘禹锡《九日登高》诗所体现的文学观念和美学思想.刘禹锡认为:作者的身世遭际不幸与创作本身有关,“诗穷而后工”。他还认为文学是与国运的昌盛衰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反映这变化的文学的变化。如果不是诗人有那么深刻的生活经历和仕途遭际,那会发出“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的愤志感慨.另外,本诗写景寄意,自然清新,含思委婉,气格健拔,又体现诗人“言近旨远的美学风格。

《九日登高》原文赏析 篇2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鸿雁,重阳

【名句】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出处】

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注】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说明】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为宦漫游,因此怀乡送别诗是王勃诗中最常见的一类题材。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诗中表明诗人心中已经厌倦南方的愁苦,并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鸿雁身上,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将作者的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赏析】

“九月九日望乡台”,起句就点题,点出重阳节望乡之事。次句“他席他乡送客杯”交代诗人异乡送别友人之事,“他席他乡”已显得凄凉,还要送别友人,诗人孤独无助的心境不言而喻。

诗人长期滞留南方,他已经厌倦了异乡漂泊的生活,他所思念的地方是北方的家乡,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北方,可是却由不得自己的希望。“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有家难回,却看到鸿雁偏从家乡的方向飞回来,北方,有诗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你鸿雁归来,给人平添了多少惆怅?这两句抒情,是对自然现象无理的发问,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峰。并将南归的大雁与欲北归而不得的诗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之苦。这一脱口而出的发问,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诗人将浓厚的乡愁融入无情的自然现象中,使情感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九日登高》原文赏析 篇3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原文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诗词赏析: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