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韩非子。他写了很多民间流传的典故,这篇关于晋文公征战故事,除了提出君主通过诚实守信可以更好的顺应人心治理国家得天下外,还列举了君王明察下情的重要性。韩非子写文的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们提出各种强国称霸的方法。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晋文公攻原全文介绍(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晋国一定退避三舍,绝不主动进攻。
重耳流落到楚国的时候,晋国国内动荡,国君病故,秦国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扶持重耳当晋国国君。于是重耳离开了楚国来到秦国,在秦国护送下重回晋国,顺利复位。由此,重耳果然当上了国君,成为晋文公。那么他是否会遵守诺言不主动和楚军对战呢?
晋文公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君王,在国内实行整顿改革,使得晋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实力变强大晋国面临着和楚国争霸的局面。楚国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宋国急忙向晋文公求救。
因为宋国曾经也有恩于他,但是帮助宋国就意味着要和楚军对战,这不是晋文公愿意做的事情,最后晋国的臣子献出了一个计策,建议晋文公去攻打曹国和卫国,因为曹,卫国刚和楚国联谊,曹,卫国有难必然求救于楚国,这样楚国会撤兵了。这个计策妙在既能解救宋国又不至于完全得罪楚国。果然晋文公派兵攻打曹国后,楚王决定撤兵。但是围攻宋国的楚将领成得臣却固执不听从命令。成得臣不甘心退兵,认为这样半途而废太可惜。而晋文公此时却把曹,卫两国都拿下了,成得臣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刻派兵去和晋军对战。宋国围困之难得到解救。
晋军看到楚军逼迫,晋文公立刻就下令退兵。晋军总共退了三次,一次三十里。晋军将领都劝晋文公直接和楚军对战,晋文公回答到遇到楚军,退避三舍,这是他和楚王昔日的承诺,如果楚军执意相逼晋军再战,这样也没有破坏这个承诺。
晋文公攻原得卫,既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完整性为我们剖析故事的深刻奥妙提供了条件,它有明确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企业经营管理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管理过程对于企业决策者,是其价值的体现,可能也是所有管理人员所向往的,因为自己对经营活动的把握而获得的成功才是成就。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攻原计划、攻原执行、无功而返、得原得卫。
同所有的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一样,计划是事情的开始。晋文公准备了详密的攻原计划,其中粮食资源计划了十天的,可能估计到原国在强大的晋国军队面前,最多能坚持十天。与大夫的十日期限约定,有两种可能,一是下达命令,十日内一定拿下原国,二是与将士们明确目标,因为粮食只有十天的,大家只有同仇敌忾才能凯旋。
一个详密的计划需要执行,攻原开始了。可以想到,形势对晋国非常不利,受到了原国人民的殊死抵抗,十天很快过去了。这十天,对晋文公、晋国的大夫们肯定很艰难,制定的计划失败了。
计划已经失败,按照晋文公与将士们的约定,该收兵了,而且粮食已经没有了。来自原国的信息,使故事达到了高潮,事情的结局也有可能逆转,这个戏剧性的变化可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经常发生。原国只能再坚持三天了,无攻而返的败局马上可以得到改变,对于晋国的大夫、士兵肯定很高兴,再忍饥挨饿三天,就是战争的胜利。
故事结局的主宰者——晋国的决策者晋文公却做出了让人不理解的决定,得到原国算什么,我不能失信于我的士兵。晋国军队征战如同企业经营活动一样,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现在得不到原国,明年还可以再来攻取。然而晋文公的经营管理思想却感动了原国人民,愿意投降晋国,随后是连锁反应,卫国也归附了晋国。
剖析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晋文公的决策。如果攻原十日后没有得到原国最多只能坚持三天的信息,晋军班师,也就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失败案例。然而,这个关键的信息,却是考验决策者的信息,晋文公的管理思想是不失约于士兵,对于强大的晋国,攻取原国是迟早的事情。在这里,晋文公的决策是看重了无形的成本,而没有注重攻打原国已经产生的成本。
晋文公是幸运的,而以死信得名的尾生似乎是不幸了,没有得到所期待的爱情,却抱柱而死,仅为后人称道。企业经营是现实的,我们不倡导一味的死信,更注重自己的理念,诚信的理念。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信用问题不仅决定了企业在业务上的成败,也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败。巨人集团盖巨人大厦的例子,计划赶不上变化,是企业内部信用的缺失,虽然巨人集团没有失信于其股东,但仍然逃脱不了倒闭的结果,是不是巨人失信了股东就避免了倒闭,那是不可能的,肯定地讲巨人的失败是诚信的问题。
晋文公重耳曾经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齐国楚国和秦国的帮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晋国开始统治晋国的时候,他又该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呢?晋国国力逐渐强盛,开始扩大晋国势力范围。韩非子指出虽然晋文公可能与曾经有恩于他的国家对战,但是晋文公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一定会兑现许下的诺言,这样的君主最后才能够得到人心,称霸中原。
晋文公攻打原国就是一个例子。晋国在出兵原国的时候只准备了十天的粮草,晋文公作出约定,如果十天后原国没有打败,就退兵。所以希望晋军能十天内取胜。两军僵持,原国的粮草也快用完。而到了约定的日子,晋文公果然如约退兵。
退兵前,原国细作提供情报,再多三天原国可以攻克,军内大臣也都纷纷劝晋文公再拖迟几天。晋文公却回应,说为了得到原国,而破坏了自己的诚实信用,认为不值。晋文公退兵后,他的诚实守信却传遍了原国。原国老百姓认为晋文公是一为好君王,都愿意归属于他。因此晋文公虽然没有攻打下原国,却反而得到了原国民心。
韩非子还在文章里列举了具体的诚实守信应该如何做到,以及身体力行的去实行的例子。诚实守信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应该去遵守。在与朋友相交,与群臣们制定策略,在对待百姓上,都应该重视信誉,有了信誉,才能真正的使得朋友真心支持相助,贤臣们进行辅佐,百姓们真心拥护。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国家会治理不好,会强大不起来呢?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
这时候周室天子周襄王向晋国求救,解除被困之势。晋文公顺势而为率大军打败了叛军凯旋接回了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感谢晋文公,将领地赐予了他,并且对他非常客气,这标志着晋国得到了天子的认可,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晋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变。
宋国被楚国围攻后也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刚好借这个机会再一次争取得到霸主地位。他先是避开楚军,直接向楚军联盟曹卫进攻,顺便把曹卫国两国国君都拿下了,此时楚国急忙从宋国撤军来对付晋军。晋文公又用后发制人的测罗打败了楚国。
晋国打败楚军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晋国的霸主地位形成,因此在取得胜利后晋文公到周襄王王都,特意给王室修筑了一座建筑。而周襄王知道晋国实力已经可以称霸了,就把象征春秋霸主的物品都赐予了晋文公。
晋文公受封后,得到了可以自由征战的权力,为了进一步确定霸主地位,他通过周襄王把各诸侯首领都齐聚一起,形成了诸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