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优秀5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另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大学生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篇1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摘要] 国家的富强靠创新,民族的兴旺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

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 1

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

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是一系列独特的人格特征,即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和冒险性,它反映了精神整体结构的独特性倾向。创新精神是创新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品质的综合。创新精神反映了个人的创新特质,同时也成为支配创新实践的动力因素。

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

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1、积极引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1)。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创新能力

从学生自身来看,一些学生因为对专业的不了解、不感兴趣而厌学的现象日益突出,表现在上课不注意听讲甚至经常旷课。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强化时间观念,做好学习计划。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前提。

2)。转变学生思维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复制性的,即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总是以过去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选择自以为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法,而排除其他一切方法。这种复制性思维方法会使思想僵化。而运用创新性思维,则可能找到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即使是在考虑到可能性最大的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性最小的方法,关键是刻意挖掘所有方法。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性思维模式,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它担负着把人类已创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任务。其次,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把科学家们的思维策略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永远按照惯常的思路去思考,得到的也永远是惯常的东西,只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最终抓住问题的实质。其三,要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是一种科学的创新,瞎闯蛮干是不会成功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必须以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活动中的难点、疑点,就是科研活动的重点;创新要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成功的就坚持,失败的就改进。还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以利于作出科学的决策。

3)。严肃校风校纪,完善教育机制

学校作为学生的学习场所,其学习氛围和环境明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营造好的学习风气和条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学校应严肃校风校纪,创建并完善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机制。首先,课程设臵要做到科学、合理;其次,相应保障学生学习渠道的畅通,做到图书馆图书的及时补充与更新,再次,搭建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最后,建立竞争机制,开展各种竞赛,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2、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改革实验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在此期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

2)。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堂中心”的局面。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真正参与科学研究工,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培养人才应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创新所带来的愉悦,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创新思维 篇2

大学生创新思维

一、目录: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1、什么是大学生的创新?

2、大学生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

3、学校与社会如何帮助大学生创新?

参考文献

二、摘要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实践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创新思维就是脑子灵;在工作上,创新思维就是办法多;在事业上,创新思维就是思路宽;在修养上,创新思维就是形象好。

三、关键字

创新思维自主创业

四、正文

1、什么是大学生的创新?

a)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 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

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b)大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独立性思维。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识。

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想象力。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

2、大学生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3、学校与社会如何帮助大学生创新?

1)高校方面

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从教师队伍和教学体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a)重建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着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纳入考核标准,是学生创新成果的一种记载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些学校甚至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b)教师引导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引导和被引导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筛选有用的知识,构建知识的框架、分析知识的正确性,学习并运用知识。这是一项“穿

针引线”的工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所要传授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乐于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想法。c)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创新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高校应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术讨论大会和竞赛等;另一方面,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竞赛,促使各类顶尖人才脱颖而出。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校方可开展案例设计竞赛、电子模拟炒股、商务模拟谈判、创业设计大赛等有益的课外活动。通过竞赛类的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甚至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同外界接触、建立起广泛人脉的广阔舞台。d)提供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与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专业研究机构等与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这种强调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进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也已被逐步接受。学生参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项目研究、到院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习、到公司企业参观学习等,不仅可以辅助课内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协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态度作风、人际交往能力,都能起到推动作用。

2)社会方面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对教育的支持程度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成员的创新素质水平,因此政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a)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无论是先进教学实验设备的添置、项目课题的研究经费还是各类竞赛、创新活动开支都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高校是难为无米之炊的。

政府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类创新竞赛,奖励新发明、新创造。建立良好的科研、发明的创新氛围和用各种激励方式掀起全民创新的风气。

b)引导高校进行创新

许多高校存在研究盲目,产学研脱钩的现象。我国科研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间研究缺乏交流,导致科研成果重复研究多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而高校研究与企业也缺乏沟通,不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研究出的科研成果企业不需要,自然就吸引不到资金的投入,最终导致研究更难。

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除要求高校与企业建立捆绑结盟制度之外,政府还应当建立战略上的引导。使高校多从事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项目。c)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

国内已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少高校还是安于现状,不肯做出改革,甚至挪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大建校园,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攀比。对于这种现象的产生,有部分原因是国家的监管力度不足。政府应严格监督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从学校科研成果、各类比赛获奖情

况、硬件软件设施情况、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校的推进创新工作。

d)鼓励大学生创业

首先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资金,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其次,简化大学生创业的手续,提供一定帮助。许多大学生由于创业需要的复杂程序而止步,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其他人,政府都应该简化手续,缩短办理一些必要证明的周期,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在办理执照等复杂流程中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创业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再次,可以建立创业园,将有共同理想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外部的优势条件去发展,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五、参考文献

a)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房国志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第3期 b)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颜隆忠 《教育探索》 2004 第6期

大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训练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篇3

大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训练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出现正是对该问题的具体举措。其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调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受限的原因。通过对具体改革内容的分析,对改革目标的研究,从中得出了教学方面如何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方面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力;考核方面如何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三大关键问题。针对以上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训练模式;受限因素;改革内容;关键问题;实施方案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

自1999年以来,经过十三年的扩招,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已经突破700万大关,在数量上居世界首位,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总人口量[2]。对于现阶段我国国情而言,虽然本科生数量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也与此同时达到了世界前列先进水平。反而数量与创新质量的不协调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缺陷。正如现在很多复杂工程问题技术创新大多数来自于国外发达国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多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面临实际复杂工程情况,大多数往往是束手无策甚至于在经过多年培训工程实践后仍不具备该能力。而西方相同层次水平大学生处理这种情况则是显得更加的具有创新意识。

据统计,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0:1,但我国高校创新的主体人员却集中在占高校人数比例相对较低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中[3]。从以上数字的极大反差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绝大部分来自于高学历研究者,这也进一步说明本科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若能有效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我国的科研创新水平、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将会进入更高层次。

作为工科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和实践性,其学科内容不仅包括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而且包括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论[4]。随着我国对基础建设力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超级工程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更加复杂的工程问题也不断涌现。而这也更加充分反映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我国土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在新的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应具备以下能力[5-6]: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能胜任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具有终身学习和保持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与习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胜任复杂多变的职业岗位。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既要懂得多,又要在该基础上有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应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在本领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难关。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受限的三大原因

(一)本科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都只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灌输教学,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接受层次,不能进一步思考,只会源源不断的接收新知识,并不能够及时理解创新。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在面临课本知识以外的实际工程问题不具备创新意识,不知所措。

(二)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

学生经过了大量的考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考试方法,很多选择的是记录笔记并尽量记住其中的所有内容。这是实行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其充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考试的逐步增加思维不断被应试教育所吞噬,这样即使在最后考试中能获得满意的分数,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是只会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变通。作为当代大学生,其具备的不仅仅的取得高分能力,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三)大学生不具备自学意识

多数大学生对于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并不具备创新的基础。对于创新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但多数学生对基础并不重视,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愿向师长请教,久而久之基础也就溃散了。再者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够灵活,片面的看待吸收,不能够自主地将基础知识联系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也导致了能力的不足。以某本科院校为例,其本科生自学能力现状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号召学生参与科研技术创新等活动,以达到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了号召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培养者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实时调整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思维训练培养模式,即时订立相应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本科生。从而为我国土建行业注入有活力的血液,使得土建行业蓬勃发展;为土建行业人才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改革内容

(一)教师分配改革在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变化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缺乏创新行的教师队伍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对于长期的高校教学,模式单一,不太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更多的是完成教学课时任务,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是学生的行业灵魂指导,?τ谕聊竟こ绦幸刀?言,在师资引进方面应当吸收经历过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创新经验的工作,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接收更多的前沿课题以及更多的工程经验,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向行业创新方向发展。师资力量应当充分分配与各个年级,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应当使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授课,在行业入门时由丰富经验教师领入将会进一步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潜在的研究兴趣,同时在思想上也可以使得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大学生创新能力检验体系及课程改革

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高校实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以及素质学分制。对于这一举措,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该部分体制改革,充分突出综合能力评价,从而增加检验的全面性。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以下几点,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当注重及时更新内容,不断更新,使学生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程前沿性,新颖性,向世界先进行业水平教学看齐;以及教学课程设置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以达到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激发。

(二)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训练实践方面变动

对于学生而言,实践出真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发现自我问题以及充分锻炼自身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实践以便体会实践工程中的快乐及成就感。不应因学生个体差异歧视部分学生,充分树立学生自信使其积极完成实践环节,鼓起学生参与实践过程的热情,使其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燃起渴望。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三大基本属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创造性。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社会和市场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比例都大于4:1,而在发达国家此比例接近为1:1。一些高校长期推行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严重降低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使得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意识和实践经验,导致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认可度普遍低下,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师资力量跟不上以及固定的思维培养模式所限。

高校培养目的本应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本科生相对于高学历学者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其思想活跃,想法独特,对于新环境、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故对于本科生而言,提早实行本科生选择导师的制度是有必要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导师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助跑者,也是学生科研创新的引路人。

四、改革目标

本申请项目拟结合申请者多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经验以及专业教学的工作体会,调查分析制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试图从师资分配改革、考核体系及其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实践环节改革等方面尝试并研究出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对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拟解决的的关键问题

(一)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构建,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考核系统

自主创新意识进而创新思维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在高校培养模式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课堂内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已有知识,提出自我看法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新知识。

(二)训练模式方面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应当在高校中普遍推行并充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积极调动学生创新意识性,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科研点,通过自身学习探索结合教师指导完成项目训练,积极开发自我创新潜力。这些由学生自主选题的创新项目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而其主旨同样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非结果。而重点应当放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想法交流,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实践环节的改革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环节能充分考察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个人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实践环节的改革比较复杂,具体实施时,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志趣爱好,选择最合适的实践方式。由于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式多样,实施效果评价和考核标准亦难以统一界定,如何结合不同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效果给出合适的改革建议和具体措施是本申请项目拟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六、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法

(一)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大四本科生已经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及相关实践,完整的接收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实施任务,对于本行业的了解以及自我的定位大于低年级学生。故对郑州大学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相邻领域工科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对于这部分学生调查可以更加贴合问题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度。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互相交谈随机结合的调查模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大四本科生个人定位、科研兴趣方向、自我创新能力打分、对目前我校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看法以及对改革方向的建议。

(二)考核方面如何检验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我校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考核层面还未建立考核体系,现有的学分制和考试模式不能反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考核体系格外重要。对于现有的评优评先制度应当将创新能力作为一部分考察因素;对于现有的考试制度也应当进行一定改革突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创新性认识;对于现有的课程设置应当适度增加一定学科外课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面如何科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服务。学校应当充分调研行业领域,向行业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并记录其存在的实际工程复杂案例以及突发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全新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对在校学生进行实际情况处理模拟评分。并应当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其创新能力积极性。在课程之外还应当结合学科竞赛以及各类创新活动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创新基金,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一定的技术资金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科技创新,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以学科竞赛推动培?B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对于国家省级以及学校组织的竞赛,学校以及老师应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不足,更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学会新知识增加自己的能力更是对创新能力的一种铺垫,学校和领导应当充分注重从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科竞赛可以采用不同年级学生组队形式完成,并建立相应的教师指导工作制度。在项目完成过程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团队,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学科竞赛项目流程图如图2所示。

七、结论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所有年级本科生都应调动其积极性并鼓励其参与尽可能多的创新活动实施过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应当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以及新时代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创新意识、高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在面对各种复杂工程状况都能够得心应手,很好的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故大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训练培养对于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以及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新华网。2012年03月12日

[2]朱娴,吴涧。研究教学型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 (5):108-112.

[3]赵彤渊,蔡敦波,鲁统伟。工科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J]。河南科技,2012, (7):42-43.

[4]赵军,张猛,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40-144.

[5]魏新江,张世民。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4-6.

[6]付华。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2013,24:62-63.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4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 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的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和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同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一方面会调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大赛,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学生创新活动,这对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校这几年就一直在积极探索并实行科技导师制,由一名副校长牵头并任校科技导师制组长,各学院专门党总支书记、一名副院长负责本学院的科技导师活动,具体由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总支负责实施,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科技竞赛,如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已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的成绩与其职称晋升挂钩。

5、建设创新实践实验室,为大学生开辟技术创新平台

科研能力来自于科研实践,通过专门性的科研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加强科研实践环节。因此,学校应该在科研基地上做文章,通过开发现有实验室,为申请科研课题的学生提供专门实验室并帮助学生学会借鉴教师课题研究等方法,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各类课程实习、设计等机会,进行课题研究;还可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加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建立和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并建立一整套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主要包括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评价方法和学生创新能力测评方法,将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成绩计入学生总学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 方案二

(一)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为特点的,而现代的教学理念则是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以学生的主动学为主。将握有教育主动权的教师看成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及“学习者共同体”内的“高级伙伴”,不再把学生年历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及权威的盲目信奉者。我们一直强调的启发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这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然,课堂教学还要营造浓烈的创新氛围。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是:(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善于运用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头脑风暴法和弋登技术。

1、“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Osburn)于1957年提出来的,其方法是在课堂上集体解决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1)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一间饭店的部门经理,接到客人投诉说服务员一问三不知,应如何处理?在班上挑选5到10个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不作评价,只是作为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为了便于主持人启发大家思考,防止冷场,可先将启发性问题排列成表,在讨论中使用。

2、弋登技术是美国学者弋登(Gordon)于1961年提出的,这是一种与头脑风暴不同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技术,主持人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如何存放东西?”,之后缩小问题范围,提出“要存放的东西很大”,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提出“东西不能折起来,也不能切断”。

上述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将创造性当作游泳或射击一样的技能,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获得和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

(三)将课外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实践教学最能体现现代教学“三中心”的理念,它包括了实验、实习作业、社会实践等形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思维,并且不以结果的成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而是要看其创新的成分以及创新应用的可能性。

例如在旅游电子商务教学中,要求学生上网搜索广州市的五星级酒店的资料。但是网上的资料并不全面,在这个作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只是收集资料,而是要学会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且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四)对学生的考核手段要体现创新思维

大学课堂盛行以分数为代表的评价,缺乏对主体的附加值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顾学生的智力、成长经历、学生准备的各不相同,仅用学生所得的考试分数来证明学生真实的努力程度和智力水平。以前对学生的考核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轻视甚至远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在大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价值附加评价是通过关注学生的绝对发展,即学生的现有表现与原先表现相比得出的发展进行评价的,因此不同于以往的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其核心就是关注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绝对成就,尽量避免因为相对或者横向比较带给学生的伤害,尽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展适合于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考核这个重要环节中,在考核构成、考核形式、考题设计和考核评定方面都应体现创新思维。(1)在考核构成上,可以采用结构分,将学生平时创新思维的良好表现计入考核总成绩中;(2)在考核形式上,笔试、面试、实验、设计等多种形式并用;(3)在考题设计上,要包含鼓励学生应用创新思维作答的题型,如无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题目、仅划定范围的自设性题目;(4)在考核评定上,要向良好创新解答倾斜。 (5)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活动

个性化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特点和不同的要求来安排实验项目和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本人可以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在此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强化他们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既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今人创新的成果,而学习既是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传承,又是对新领域的探索和发现。知识不等于智力和能力,只有在大脑中加工并经过思维的升华,才能形成智慧和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树立创新教育意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篇5

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时代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创新思维俨然成为当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创新 = 新颖 + 有价值,创新既不是刻板意义上的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也不是无意义地改造,而是对原有事物的功能和用途进行提高,升级,使其对社会有价值,才算的上是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创新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把创新思维变成一种习惯,将创新融入日常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我们要突破心智枷锁,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国外某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力最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力却在不断减退。循规蹈矩的生活经验,略显刻板的应试教育是我们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当我们陷入心智枷锁、定势思维时,我们应该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来开拓思考方向,从目的逆向推演出开始的方法可以打破定势思维,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且,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由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用集体的智慧发散思维激发创意;“智慧墙法”,大家匿名,独立地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收集,整理后贴到墙上,最后大家再交流讨论,以此避免不同想法之间的影响。还有东尼·博赞在二十世纪提出的思维导图法,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再发散到各个方面,打破定势,创新思维。思考角度方面,我们要学会软性思考,找不同之物的相似点或用“假如”思考,可以运用形象思维,保留本质的现象,集中并强化;运用类比思维,根据两个相类似的事物的对比,以此从某一事物的已知特征来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运用直觉思维,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对问题答案进行判断、猜想、设想;运用隐喻思维,根据本文化带含义对目标事物运用通感式的方法进行生动形象地联想到其他事物。

其次,我们要学习创新思维方式。由于受教育和既往经验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接近于线性思维,把认识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而不是事物本质的抽象。为了丰富、强化我们的思维模式以陪养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思维。要创新就要敢于挑战过去的权威,通过批判来剔除错误、片面的的认知,以此完善已有的事物、知识。但是批判思维不等于辩论思维、诡辩思维,切勿断章取义,偷换概念,避免思维的对立。批判思维基于逻辑和理性进行正确推理,适用于创新的实践。鉴于批判思维容易陷于对立,运用平行思维则能填补这个缺点,所有人向同一个方向思考,以此避免思维对立。其中经典的方法有爱德华博士发明的六顶思考帽法。可以与之一同运用的还有包容性思维,其并不是崇尚中庸之道,而是对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理论,方法,思路进行整合,以此激发创新思维。但是无论是批判还是包容,无论是从肯定出发还是从否定出发,我们都要主张理性分析,讲求证据,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从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要重视创新思维对我们日常生活,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首先,我们有时要逃离虚拟的网络世界,多观察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的,分析细节与本质,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依此发掘生活中可创新的灵感,并不断尝试,而不是光想不做。其次,我们要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创新的第一步是自信,我们要敢于去想象,敢于去实践,要有自身主导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被别人的观点影响,被别人的质疑打倒。再者,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畏惧失败,有些领域的创新并没有先例可循,失败是常事,敢于面对失败,积累经验,走向正确的方向,进行伟大的创新。最后,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主观臆断就瞎编乱造,只有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和经历中,创新思维的方法才能得到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培养创新思维是我们适应时代之必需,学起来,思考起来,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创新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