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相关资料是什么【优秀6篇】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劳动节相关资料是什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一劳动节资料一:劳动节简介 篇1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游行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拥有的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国心!

劳动节相关资料二、“黄金周之忧”如何解除 篇2

如何让黄金周的出行回归从容,不再沦为“疲惫之旅”?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假期旅游质量是关键。

一位“驴友”认为,如今国内大部分景区对游客的有效疏导、人流信息的有效发布等软件保障相对不足。“所有游客或许知道在国庆期间旅游可能遭遇扎堆,但并不一定了解到了何种程度。”他认为,一些游客可能抱着侥幸心理,结果到了现场才大呼失策。

“加强发挥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领域的作用,能够拓宽沟通渠道,有效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游客更加便捷地了解景区的游客接待状况。”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参观预约服务,也可以满足游客旅行中交通、住宿、娱乐、支付及其他后继服务的全方位需求,让消费者及时得到景区的全面信息,减少消费者旅游的盲目性。

“防止景区人满为患,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督下,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督促景区景点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多种预案;加强对游客疏导,实时进行人流和容量监测并及时通过多种媒体发布,引导游客先了解景区信息再做出行计划。”刘德谦说。

针对“十一”黄金周出现的问题,全国假日办建议加快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适时启动我国黄金周假日旅行机制研究。在不增加原有法定节假日的前提下,可通过协调和腾挪其他假期和周末,对五一假期进行调整并适度延长,形成多个假期窗口期,让群众有灵活的出游时间选择。专家普遍认为,经过13年的发展,我国黄金周假期制度已经到了需要优化的阶段,到了必须进行研究的时候了。

全国假日办建议对五一假期调整并适度延长

“放松”、“自在”、“愉快”,这些假期里本该出现的高频词却被“堵”、“挤”所取代,“最长黄金周”,全国游客可以说是挤成了“一锅粥”。本应舒适的黄金周为何变成了“黄金粥”?面对日益蓬勃的休闲需求,黄金周如何才能不再“人满为患”?

五一劳动节资料五:中国劳动模范人物介绍 篇3

50年代劳模代表——“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时传祥

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掏粪工人——时传祥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共党员,曾在XX市XX区清洁队工作。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代表——张秉贵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年代中,能成为全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1957年,“一抓准”张秉贵已是XX市的劳动模范了,但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才是让他这一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情。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排队,张师傅所在的糖果柜台也不例外。一次,有两个女顾客悄悄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于是,他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终于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90年代的劳动模范:一心为乘客——李素丽

李素丽,XX市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第一客运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员,1998年到总公司及“李素丽热线”工作。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劳动节相关资料三、“最热黄金周”背后的“疯堵” 篇4

“本来想在西湖拍张单独照留念,但人太多了,只见人头不见景,拍来拍去都是集体照。”一位网友说起自己的西湖之游如此打趣道。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过去8天时间里,西湖接待的游客总量达518.65万人,同比增长34%,创造了有史以来“十一”黄金周的最佳成绩。

在过去的“最长黄金周”,国内多个热点景区在长假期间持续爆满,纷纷迎来史上“最热黄金周”。据全国假日办最新相关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国内游客总量创历年新高。不仅是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2日的上岛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东岳”泰山在长假期间共接待进山游客36.5万人,同比增长25%,创造了黄金周制度实行14年来的最高纪录;南京中山陵的游客接待量最多时超过最佳接待量10倍以上。

出游人数创下新高,拥堵现象也在刷新着纪录。万里长城成了“万人长城”;华山景区惊现万人滞留山上事件。除了放假时间长,出行成本的下降也是黄金周旅游市场格外火爆、拥堵异常的原因之一。受益于国务院首次出台小型客车免收高速公路费政策,自驾游火爆情形可谓出人意料。辽宁自驾游车辆比同期增长80%左右;贵州自驾车游客占接待总人数的55%,其中4A级以上景区自驾车游客比重均超过70%。

此外,自驾游的兴起也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在杭州西湖景区周边的很多停车区域,不到中午就亮出了“车位已满”的提示牌;庐山景区的盘山公路出现20多公里的汽车长龙,化身“停车场”;许多地方政府甚至将景区周边的学校、政府机关等场所挪用作停车场使用。

五一劳动节资料六:赞美劳动者的诗 篇5

1、《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3、《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劳动节相关资料一、“中国式休假”缘何拥堵 篇6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市场的普遍火热是可以预见的。

除了免收高速公路费,各地还分批降低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部分省市还在节假日实行了特殊的门票优惠价格政策,打破了国内景区“逢节必涨”的规律。自由行自驾“加一元送接机”、门票“买一送一”、租车首日0租金等在线旅游市场的价格战,对旅游消费发挥了明显的刺激作用。“这些条件的同时出现直接降低了出游的成本,成为刺激旅游意愿的重要因素。”刘德谦说。

当被积蓄已久的出行意愿遭遇“最长黄金周”,时间的充裕加上高速免费、门票降价等等“利好”,国民出行的浪潮一触即发,出现了几乎有史以来强度最大的“井喷”现象,也让原本有限的旅游资源更加“不堪重负”。

业内人士指出,“十一”黄金周的各种“疯堵”,暴露出如今带薪休假制度亟待落实。如今我国公众假日、休息日等休息时间共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每年人均出游次数只有发达国家七分之一左右。一项针对国内带薪休假的不完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441人中,54.5%的人表示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23.5%的人偶尔享受过,仅有22%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

实际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据国家旅游局,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2020年将达到50亿人次。全球著名传媒机构尼尔森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年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为人们在双节期间出门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多一些长假。”面对如今拥堵的‘中国式休假’,呼吁假期扩容的声音还在持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