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对策【3篇】

猕猴桃溃疡病为毁灭性细菌性病害,经初步鉴定,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无荚膜,无芽孢。能耐低温、腐生性强。发病以春秋两季为主,春季为烈,低温高湿对其发病有利。该病菌株除侵染猕猴桃外,还能侵染桃、大豆、蚕豆、番茄以及薯、洋葱、魔芋。病菌可随菌脓从病部溢出,远距离靠苗木、接穗传播,近距离靠风、雨、叶蝉、枝剪传播,借风雨、昆虫传播,或在修剪、绑枝等农事操作时,借修剪刀、农具等传播,从植株的气孔、水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病菌在树体病枝上越冬,或随病枝病叶等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对策【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 发生原因 篇1

一般认为,猕猴桃溃疡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王西锐等,2017)。实际生产中,只要是影响到树体健康的因素都会引发溃疡病,从浙江省的相关调查看,该病的发生与树龄、负载量、海拔高度、管理水平、排灌能力和立地条件等均有关(张慧琴等,2017)。

. 防治建议 篇2

因金华地区红阳猕猴桃栽培面积相对较小,且大部分栽培历史也较短,树龄较小,仅极少数田块出现个别植株发病死亡的现象,采取将病株整株挖除烧毁的方法后,病情未曾蔓延。但是,当前浙江省各地猕猴桃园都陆续有溃疡病发生,对金花市具有潜在的毁灭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预防,除了上文提到的预防方法外,还应提倡保健栽培,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一是科学修剪,确定合理的留枝量,并做好除萌、摘心、疏枝和绑蔓等生长管理工作,改善果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枝梢郁闭;二是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全年施好催芽、壮果和采后3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并做好叶面追肥,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三是注意排水,对于排水不畅的果园,要挖深沟,降低地下水位,确保雨季不渍水;四是合理挂果,根据树势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确定适宜负载量,避免树势早衰。

*

. 发病症状 篇3

该病以为害1~2年生枝梢为主,一般不为害根和果实。枝梢受害部位首先呈水渍状,或从芽眼、皮孔溢出白色黏质菌脓,随后变成黄色或红褐色菌液,流经部位的树皮腐烂,深入髓部。叶部症状为2~3毫米深、褐色带黄色晕圈的不规则形斑。花蕾受侵染后变褐枯死,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果实小,易脱落或成畸形果,无商品价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