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这次为您整理了春分传统习俗活动【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春分的到来,气温已经开始回暖,天气已经不冷了,但是要谨防“倒春寒”的发生。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黄豆芽
春分时,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黄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养肝,恰好符合春季养肝补脾的特点。同时,春天不少人会缺乏维生素B2,出现口角发炎的情况,黄豆芽中富含维生素B2,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3、香椿
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4、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还有韭菜。俗话说,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这时的韭菜嫩、鲜,最好吃。从韭菜的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其中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没有特别之处,但韭菜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菠菜
春天里吃食的菜蔬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6、葱和蒜
春季也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7、大红枣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适当吃些甜食。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8、草莓
中医认为,草莓有去火、解毒、清热的作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草莓最好在饭后吃,因为它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适用于食欲缺乏、餐后腹胀、便秘等病症。
9、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选,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暖还寒,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
补血鸡肝粥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这个粥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
桑椹粥
该粥可以滋补肝阴、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
红枣莲子粥
口香滑清润,让人喝了满嘴暗香萦绕。红枣莲子粥尤其适合失眠或是睡眠质量差的人食用,它有着养心安神的功效,同时它还提气补血、有美容的效用。
芹菜养肝粥
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上火头痛、眩晕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对调养肝脏、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
决明子粥
该粥清肝、明目、通便。适用于目赤红肿、畏光多泪、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
菠菜粥
菠菜粥对头痛目眩、贫血、糖尿病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山药红枣粥
山药白扁豆红枣粥最大的好处就是益气健脾,保肝祛湿。不但对于脾胃较为虚弱的人群有一定疗效,还能满足人们春分时节保肝健脾,祛湿的需求。
百合银耳粥
红豆百合银耳粥养血补肝、补中益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红豆是瘦腹瘦腰补心减压力的圣品,银耳含增加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的多糖。百合清肺美白润肤。所以这样一款粥,对于爱美的女性实在是必不可少的。
菊花粥
该粥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适用于头晕、头痛、目赤、疔疮肿毒、原发性高血压等。
紫薯桂花粥
紫薯富含纤维素,可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腔内滞留的粘液、积气和腐败物,排出粪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保持大便畅通,改善消化道环境,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而桂花馨香,能祛除口中异味,并有杀灭口中细菌的功效,是口臭患者的食疗佳品。
吃春菜
“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竖蛋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嘴
家家吃汤圆,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二三尺。
犒劳耕牛
春分已至,春耕、春播等农活也即将开启,家里的耕牛从春耕起就再也闲不住了。所以在春分时节到来之际,农民多会以糯米团喂食耕牛,以示犒赏。其中也蕴含了农村人对耕牛的怜惜之情。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并非传统节日,而是一个指示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从它的别名中亦可见一斑。
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历一》则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由于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民间还留下了“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的说法。
古代,春分时有相当隆重的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自周代起,此习俗历代沿袭。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里还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明、清两代,北京日坛成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春分三候是这样说的,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也就是说每隔五天是一候,春分时间在阳历每年03月20~21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春分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一候,玄(元)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开始闪电。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之后,天气开始暖和了,因为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在气候上,春分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了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和华北北部地区以外都进入了春天。正是数九天之后“九九加一久,耕牛遍地走”的时候,冻土层已经完全融化,地气贯通,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
不过,有些地区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
通常,人们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中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在古时,春分亦是一个传统节日,因而也留下了许多风俗,如立春蛋、吃春菜、春祭、竖蛋等,其中最匪夷所思的要数“竖蛋”了。
1、立蛋:据说这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所以会阴阳平衡,容易竖蛋,人们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有人会成功,有的就倒下了,玩的就是讲究一个乐趣。
2、扫墓祭祖:一些地区会举行隆重的上坟祭祖活动。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3、饮春酒:浙江、山西一带有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古书中记载:“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南方地区也有喝春酒的习俗,又叫去耳聋酒,据说有醒脑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