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诗词鉴赏(优秀4篇)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过故人庄诗词鉴赏(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译文及注释 篇1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过故人庄诗词鉴赏 篇2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鉴赏

《过故人庄》孟浩然,这首诗讲了一位好朋友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邀请孟浩然去他家,非常翠绿树木围绕着这个山庄雄伟的山峰在山庄外横卧,推开窗子就可以看到,好友种的田地,在喝酒的时候两人举起,闲谈种庄稼的事情,并且还要说重阳的时候,还要邀请孟浩然去了家赏菊,多么有诗情画意的场景。

这首诗表现田园的风格,并且把农家院的恬静和舒服的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还写了孟浩然与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的景色,又写出了孟浩然特别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全文都用了押韵的手法,诗文中才“邀”到“望”贯穿了一下,觉得非常自然流畅,语言也非常平实,很显然的突出了当时的美景,用了亲切省劲的语言,描述了农家院的情况,也写了初次拜访好朋友家的过程,从田园风光在写到与朋友的情感,诗句非常朴实亲切全诗都描绘了美丽的山村的风景,有山有树词语也很平淡无奇,这就是大自然的样子,没有任何夸张的写法和雕琢,而是利用了真情实感,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情绪,从而这首诗能流传这么久。

第一句和第二句,邀请孟浩然去到朋友家中,第一开头就用了日记本的写诗方法,故人“邀”到此家中做客,整部没有任何出现精彩的渲染部分,开门见山简单而随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六句话,表现的出诗人和古人的友谊,朋友家的院子里面种了很多蔬果,他们分享种庄稼的经验,非常亲切自然没有人间烟火的气息,结尾处又突出了到重阳节之后,我们再相聚一次,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相聚恨晚,意犹未尽的感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进入山村,和之前想象的一样,有一种清新快乐的感觉,和上句相互辉映,村子周围都弥漫着绿色的大树特别自然,别有一番天地,村子外面有青山相伴,中间的村庄却显得不那么孤独了,并且凸显了古代的时候地域宽广,这里运用了从远到近的写法,这个村庄坐落在一个深山上面,周围全是绿草大树寂静但是却,不觉得孤僻的感觉,所以两位好友,举起酒杯畅饮。

诗词鉴赏《过故人庄》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就在临走的时候,向朋友表示在秋高气爽双节的时候,我要来和你品酒赏菊,就这样两句朴实无华的诗句,表现了故人以礼相待的热情,作者非常的开心,让人相处的也很融洽,从诗中可以看到孟浩然与朋友,也可以突出了两人的感情之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庄,却让孟浩然写道回味无穷,一个简简单单的饭菜却让孟浩然流连忘返,描写的也是真情实景,使用的也是正常的话语,却非常有层次感完全自然每一笔都觉得很轻松自在,连诗的韵律形式也变得非常自由和灵敏了,这种接地气的手法和作者写的场景相得益彰,表现了当时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喜欢亲切而不枯燥,而且在里面含有浓浓的情意,前两句写了好友邀约十人显示出了朴实无华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写了村里面的景色五六句对酒当歌的情景,重阳的时候要再来,这相互友情的很好自然流露。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 篇3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诗词鉴赏 篇4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里来,“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场圃”的空旷和“桑麻”的话题又给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觉。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这就是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