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宝刀配英雄。名刀是因为英雄出名,还是英雄因为宝刀而出名的踪迹已无从寻起,但名刀却顺着历史的潮流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世界三大名刀【优秀2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马来刀又被称为格里斯剑(英语:Kris;印尼语:Keris;马来语:Keris;菲律宾语:Kalis;泰语:กริช),在马来西亚称为马来短剑,是东南亚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短剑,主要流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地区,在日本有类似的蛇行剑。由于它的剑刃是波浪型的,因此也被翻译成波状刃短剑。关于格里斯剑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格里斯剑是由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的。今日世界上所确认的最早的格里斯剑,其铸造年代为满者伯夷王朝时期的1361年。这是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对印尼的苏库坎蒂遗址(Candi Sukuh)考察后得出的结论。然而现代学者对在东南亚发现的一些雕像和浮雕进行研究后发现,格里斯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在印尼的婆罗浮屠(825年)和巴兰班南坎蒂(850年)的建筑中都有类似于格里斯剑的影子。
***是用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刀剑,大马士革钢(英语:Damascus steel),中国古称镔铁,是一种高碳钢,现代称为乌兹钢(Wootz steel),中东大马士革地区铸造刀剑所使用的传统钢材。从3世纪到17世纪间,中东地区自印度、斯里兰卡或中国进口这种钢材,配合特定锻造技术,打造出来的刀具,锋利无比,品质不逊于日本***,这些刀剑也被人称为***。
以大马士革钢打造的刀剑,刀身会出现一种特殊,类似于木纹的纹路,被称为穆罕默德纹。大马士革钢从冶炼到锻造对温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炼时温度不得高于一千度,锻造时必须低温(即中国的所谓“冷锻”)。这种钢材在18世纪之后消失,锻造技术目前也已经失传。
现代冶金学者曾经多次试图重新冶炼出这种钢材,但是多半失败。现代工艺已经也可以仿造出类似花纹的刀剑,但是尚无法完整重现这种古代锻造技术。
由于纹路烧焊是刀剑的卓越技术,类同于***上的纹路,因此一度据信***是利用这种纹路烧焊技术所制造的。自从1973年,刀剑匠William F. Moran在〈Knifemakers’ Guild〉的节目中展示他的***后,拥有纹路表面的钢一度也被视作大马士革钢。这种“现代的***”是以数层的钢和铁薄片烧焊成钢条,纹路的变化端看铁匠如何运用这钢铁,钢条被拉长和重叠直到形成想要的层次数量。不过当J. D. Verhoeven和A. H. Pendray出版了一篇关于他们对于重铸大马士革钢的元素、结构和可见特色的论述,大马士革钢的纹路是这种方式烧焊的信念在1990年代被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