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和珅【精选4篇】

珅(1750—1799) 清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身。下面是整理的正史上的和珅【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史上的和珅 篇1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和珅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只会溜须拍马,而且不学无术。历史上和珅才华横溢,最重要的是乖巧聪明,会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而且,和珅政治才能突出,监管吏部、户部、刑部,其本职工作干得也是无人能比,这也是他能在乾隆年间长期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珅简介

个人背景

官员、商人

个人概况

中文名:钮祜禄�和珅

别名:善保、字致斋

国籍: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乾隆十五年(1750年7月1日)

人物评价

乾隆皇帝:“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唯明切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图赞》);“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平定廓尔十五功臣图赞》中乾隆注)。

岳丈冯英廉:“机敏且善察言观色”;“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

与和珅同为亿万富豪的伍秉鉴:“和相为人穷奢极侈,以珠佐食,家中又以黄金为器。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

军机大臣阿桂:“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

军机大臣于敏中:“此人奸险古来稀,吾欲除之而后快。惟其善测上意,宠冠诸臣,难以除之。”

薛福成:“性贪黩无厌,征求货财,皇皇如不及。督抚司道畏其倾陷,不得不辇货权门,结为奥援。”

和珅的敌人和老师朱珪:“珅早年好学,唯其为官后日渐贪婪,后手握权柄,挟百官于朝廷。不顾师生之谊,陷吾于不义,幸皇上(嘉庆帝)力保,吾始免一死,臣朱圭必肝脑涂地以报皇上。”“今珅已殁,吾惜其才致其入歧途。吾本欲与其一同为皇上效力,惜珅先吾而去,令吾感叹。”

吴熊光:“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袁枚对少时的和珅、和琳评价:“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其回忆录中数次称赞和珅,并称和珅为“中国首相”,称赞其是“成熟的政治家”。

《所闻录》载:“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

生平经历

贫困生活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他更成功考上咸安官官学,和珅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更精通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器重。

十八岁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和珅从此一鸣惊人。和珅曾参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年科举,但名落孙山。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和珅的精明能干,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月,被授三等侍卫。终于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做了皇上的仪仗队的侍从。具体的工作是抬轿和举旗杆的。由于他懂得利用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在四年后,当上了大臣。

清廉为官

和珅最初为官时一心报效国家,更在二十六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他从这份工作中学习到如何理财,他勤朴地管理布库,令布的存量大增,他凭借这些才干,令他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四十年,和珅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乾隆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两年间,和珅清廉为官,勤奋好学,成为一位有为的青年。

李侍尧案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起初毫无进展,后来和珅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向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掌握了证据。于是他们纷纷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和珅取得了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开始贪污

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李侍尧和他的党羽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终于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他广结党羽,形成一股大势力。(讽刺的是,党羽中包括当年在云南对和珅百般羞辱的李侍尧),更培植犯罪集团用以迫-害政敌,地方势力和人民。俨然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大贪污集团,和珅就立在金字塔的顶端。

苏四十三起义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属甘肃河州管辖的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甘肃之官员贪污舞弊,欺压人民,率众起义,于河州围攻中杀死支援之杨士玑,起义军分兵从小道绕过清军勒尔谨部,直取首府兰州。兰州城只有八百守兵,一经交战,便损兵三百,甘肃官吏惊恐万状。乾隆皇帝惟恐兰州不保,遂命尚书和珅为钦差由京城赴甘肃,又命军机大臣阿桂督师,速调陕西、四川、新疆等地援军进剿。合共十几万军队入甘肃支援。十日后,巴彦岱率三万大军到达兰州城下,撤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职,暂任陕甘地区军事指挥,组织军队反击叛乱军。

李侍尧到达后正式接任陕甘总督,只用四万军队把十万起义军打得溃败,分五路进军循化。二十日后,和珅到达海兰察部,发现海兰察部已经击败起义军,于是下令分四路进军,但是四路军中对于和珅这位拍马屁起家之长官多有不满,于是海兰察、图钦保出征,海兰察绕山而进,歼敌军伏兵。但是图钦保则被困于山中,最后被围困而死。和珅此举更增加了诸将之反感,数日未曾再出征。

再过数日军机大臣阿桂领十万大军到达,阿桂问和珅为何战败,和珅推搪诸将不听调遣,阿桂说:“是宜诛!”次日,阿桂下令集合,一会儿军队就全部集合,他马上反问和珅:“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珅语塞,知道这是诸将有意为难,只得闭上嘴,认错。阿桂正式接手最高统帅,十日后,李侍尧攻下循化,阿桂捕杀韩二个,苏四十三叛乱接近结束,和珅亦被调回京师,因指挥失败关系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被停职处分。加上阿桂和海兰察等三十余将上书,奏请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和珅知道此事后对阿桂结下不解之恨,直至阿桂去世。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丙午日清兵包围起义军据点华林山华林寺,清兵放火烧寺,起义军皆葬身火海,苏四十三在混乱中被杀,历时七十多日之苏四十三起义终告失败。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晚近史家重大新观点:不一定都是和珅财产,极可能部分是天地会会款秘密存放在和珅处孳息、放高利贷也因为嘉庆时不认和珅帐导致连串民变起事)。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三尺白绫自杀。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被杀原因

好多人问,嘉庆为什么非要杀和珅不可?因为和珅是他爸爸的时候大学士,也还可以为你服务,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呢?学术界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是经济原因。和珅富#可#敌#国,杀了,有一句顺口溜(也可以说是名谚)是这样说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从经济的角度。但是和珅抄家的东西主要是分有关的大臣。他的宅子,是当今恭王府的前身,就分给他自己的兄弟了等等。尽管和珅贪污这么多,但是嘉庆杀和珅,经济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嘉庆杀和珅的二十条罪状里头第一个理由就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宣布嘉庆做皇太子,前一天初二和珅向嘉庆递了一个如意,嘉庆说,说你这是讨好,表示你有拥戴之功,我想这一条和珅够不着杀头之罪,我至少对你表示好,以后我支持你,至少没有恶意吧。这是嘉庆杀和珅的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军事上的原因,就是南方白莲教的事情。嘉庆的时候,军队经常败退,抓到四川的教首叫王三槐,王三槐供状里头,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子?他说官逼民反,嘉庆说这官逼民反,这官是谁呀?就是和珅这一类的赃官逼的,所以要杀和珅,其他赃官给你看看,赃官就这个下场,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这是处于军事上的。

第三,还有个学者认为: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就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就是和珅权力太大,叫做权大震主。直接威胁到嘉庆的皇权,所以要把和珅杀了,把和珅集团,死党给他瓦解了。嘉庆诛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你是贪官,有军事方面,要振奋军心。有政治方面的,维护皇帝的皇权,乾纲独断,可能这三个因素比较起来,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可能更重要一些,但是有一条,就是嘉庆杀和珅只是做一个个案处理,没有深入追究和珅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上面。

获罪条目

一、当乾隆皇帝册立嘉庆皇帝颙琰为皇太子时,先期呈给颙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

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

四、娶出宫女做小老婆。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营文书报告,延搁不报。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

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

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报。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

十一、任人唯亲,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俱保举提升。

十二、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

十三、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超标准、超规格。

十四、其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称之为“和陵”。

十五、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好几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还大。

十六、真宝石顶,不是他应该戴的,却藏数十余颗,还有整块大宝石,为宫里所没有的,不计其数。

十七、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十八、夹墙内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赤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百余万两。

十九、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

二十、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人物影响

和珅的家产过于庞大,甚至足以还清清朝末期所有重大对外战争赔款:清末***战争、第二次***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总计赔款总值银六亿六千一百万两。而和珅的家财比这天文数字的赔款还要多,以和珅一人之力足以还清,可见和珅之影响力。

和珅当年发明并实行议罪银制度,令贪污官员被揭发后仍然不需要判处死刑,只需要罚款,造成乾隆一朝百官齐贪的现象。以致清代流行一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国官员虽在清朝之前已经多有贪腐,但在和珅主政年间达到高峰,连乾隆帝也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当年不贪污反而难以生存,因为一般官员年俸只有几十两,经不起挥霍,当时婚丧嫁娶都需要一百两以上。万一薪金不足以糊口时,他们只好自行解决,又有和珅在撑腰,可以理直气壮,大肆搜刮民财。雍正年间,曾经提出名为养廉银的制度解决以上问题,但和珅反利用养廉银,称必须要增加养廉银以追上当年因白莲教起义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所以和珅养廉银高达十多万两,而年俸只有一百七十两。和珅倒台后,和珅发明的议罪银制度被嘉庆废止,嘉庆帝下令不许再增加养廉银,同时废除和珅全部有利于贪污的制度,但是效用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而和珅的贪污制度并未全部废除。

根据高震东所撰之《中华历史歌诀》中提到:“和珅乱政肇中衰,嘉道咸同国事衰。”和珅随意干预朝政,修改税率。社会经济追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人们纷纷饿死。白莲教起义更令社会诸多矛盾一次性爆发,导致和珅死后清朝立即进入了嘉道中衰。

和珅的家产 篇2

有关清朝乾隆年间和珅生前的故事,无疑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他利用职务之便敛收钱财,他搜刮过民脂民膏,他也通过经商为自己置办下不少的家产,他的家中甚至还有专门的藏宝楼。为了区分楼里的宝贝,和珅在其后墙处设置了“密码”,以不同的窗户设计形状来对宝贝进行分类。

自古以来,百姓痛恨贪官,因为贪官所贪之钱财大多来自他们的血汗钱。众多的劳苦大众在受累,而贪官却能在家享尽荣华富贵,吃尽山珍海味。和珅的家产之多更是引起了百姓的愤恨,他的家产里不仅有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更有众多的当铺、钱庄、田产、房产,还有古玩、书画、玉器等收藏品。他所居住的府邸也是花了大价钱买下改建的,其建筑风格奢侈豪华、辉煌富贵。

和珅的出身没有贵族的家庭背景,又因幼时母亲与父亲的相继离世,他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后来却能在为官的二十几年中积累如此多的家产财富,又怎么能让人相信他没有“贪”呢?也难怪在和珅被抄家后,嘉庆帝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民间就一直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可见其家产数目之惊人。

此外,在嘉庆帝处死和珅所公布的二十大罪状里,最后八条归结起来,都是和珅的家产过多,也因此坐实了他“贪污”的罪名。

和珅的生平简介 篇3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污吏,和珅并不姓和,他是满族人,钮钴禄氏,是清朝年间权倾一时的大官,也是富甲天下的商人。和珅早年的时候,家境贫寒,这样的经历也使得和珅对于贫穷产生了恐惧,为他后来的贪污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和珅精通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藏多种少数民族的语言,这也是他以后政治之路上的一大资本。后来23岁的和珅被乾隆任命去打理布库,他在这时候展现出了惊人的理财天赋,他在位的期间,库内布的存量大大增加,因此受到了乾隆的赏识。

和珅初为官时十分清廉,早年的时候手下的安明曾多次向他送礼,但是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后来安明的父母过世,按照惯例应该丁忧守丧,但是安明刚刚升官舍不得走,就隐瞒了下来,没有让和珅知道,后来让人查出来之后有人弹劾和珅包庇下属,和珅连忙上奏称自己并不知情,所以和珅只是因为失察被降了级。

和深真正的起家是从反贪开始的,乾隆年间和珅奉旨查办李侍尧的贪污案,起初没有进展,后来和珅对于李侍尧的管家严刑逼供,在大刑之下,终于得知了李侍尧的贪污行为,有了这些证据之后,李侍尧手下的那些官员也就不再坚持,纷纷站出来指认李侍尧。也正是因为这件反贪案,和珅被升为了兵部尚书。

这之后和珅更加的受到乾隆的恩宠,再加上和皇家结为亲家,让朝堂上的那些个臣子一个个都争相贿赂和珅,起初和珅还不收贿赂,但是耐不住送的人多,和珅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开始了他贪污结党的一生。

后来和珅的势力越来越大,和朝中一些其余重臣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大的对手就是阿桂和福康安,可这两人都是武将,基本常年在外,后来福康安在外早逝,阿桂也相继去世。就此和珅成了满朝最有权势的臣子,他的权力甚至还在嘉庆之上。直到乾隆死去,和珅就被迅速的定罪拿下,死在了狱中。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篇4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珅,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目之多堪比当时清政府15年的国库财政收入的总和。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乾隆帝的英明贤能,却让和珅安安稳稳地活到了嘉庆年间。乾隆当时不是没有发现和珅的罪行,可是他既然知晓其所作所为,又为什么不在当时就杀了和珅呢?甚至直至临终也没有动和珅分毫,其中具体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

第一,和珅很会察言观色,他很善于揣摩乾隆帝,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想知道什么,所以总能把乾隆哄得开怀大笑。自古,没有哪位皇帝不爱听顺心的话。皇帝身边确实需要有敢于进谏、忠言逆耳之人,但是和珅这样顺着皇帝来的人也是不能缺少的。第二,乾隆帝需要有和珅这样一个人来牵制朝堂中的其他势力,好形成一个平衡的局面。第三,和珅在一定程度上是乾隆帝的敛财工具。和珅虽然贪污了许多钱财,但这其中也有不少是给乾隆帝花了的。有可能在乾隆帝的眼中,和珅只是另一个国库罢了。最后,乾隆帝明白每一个皇帝在继位之初,都会有些反对和不服的声音。这时候,新皇帝必然要拿出一些有力的事迹来树立威严、稳固地位。所以,乾隆并不是不想在死之前杀了和珅,而是想要将这件事情留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帝去完成。

不得不说,和珅与乾隆帝之间,终究还是帝王的智慧与心思更胜一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