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优秀10篇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1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过我上网调查,还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七仙女(化名小七)回填宫时给有着正义董永留了一个儿子。后来有一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桂花树下玩耍,也想过去凑凑热闹,哪知道不但没人理他,还骂他是个没妈、没教养的野孩子。他委屈极了,便号啕大哭。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吴刚便悄悄拿出登云鞋,对孩子说:“如果你想妈的时候,就穿鞋圆月下吧。”

董永的儿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七仙女见了自己的儿子,又悲又喜,便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香甜的仙饼,给儿子吃。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儿子驮回人间。

后来,董永的儿子当了官,就叫各州各县的人们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来仿做他在天宫时吃的仙饼,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这种饼子就像月亮一样,所以后人便称做中秋饼。

直到今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当一轮圆月挂在蔚蓝的夜空,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中总会憧憬。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2

今天早晨,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破坏了我的美梦,我心想:谁这么无聊,一大清早就放鞭炮,吵死人了,跟大过年一样,还让不让人睡觉啊?不对,今天好像是某一个节日。啊,我想起来了,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太好了,我早盼望这一天了,因为我和高原、李浩川早就约定好,这一天晚上,我们在楼下聚会,顺便带上一些好吃的食物,如月饼等东西,时间过得如飞箭,很快就到了约定的时间,我拿起一个月饼和一瓶饮料就跑了下去。正好他们也都来了,可老天不给面子,没有月亮也就算了,竟然还下起了小雨,没办法我们只好把桌子摆在楼洞里,大家一边品尝月饼,一边喝饮料,非常开心,我们几个一直聊到很晚,才在妈妈的呼唤中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今年中秋节,虽然是一个无月之夜,但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3

前几年的中秋节都是和爸爸妈妈在家吃月饼、看电视,而今年的中秋节不同,因为我是在天文馆里度过的。

来到柳州科技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操场的两个天文望远镜前观看,接着又来到观测台用广西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看月亮。透过天文望远镜,我发现月球上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是月球上的环形山和平原。我们从文昌桥出发时,我看见月亮是土黄色的,到了科技后,我发现月亮是金黄色的,到了观测台,发现月亮变成银色的了。

今年的中秋节,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月亮的知识,知道了月亮上没有过水、没有嫦娥,有环形山、有平原。太空中还有很多知识要去探索,我一定要学好知识,去神秘的太空。这真是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4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全国人民的节日,每个地方习俗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着人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向幸福的彼岸。中秋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与含义 篇5

也有人说,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在唐朝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功德林月饼等净素月饼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在古代,中秋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这个习俗开始于唐朝年间。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刚开始只是在宫廷内流行,但后来也慢慢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今天,我国月饼品种繁多。

按产地分为: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秦式月饼、甚至日式等;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

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

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

从造型上又有光面与花边之分。

中秋节有什么象征意义 篇6

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7

军训的目的之一

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通过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学生军训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

军训的目的之二

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军训训练。

军训的意义一

1、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

2、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具有战略意义;

3、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对加速综合国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军训的意义二

1、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军训的主旋律,更是军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我军的光荣使命。广大官兵怀着对祖国一草一木和每寸山河神圣的至高无上的爱,始终站在维护祖国尊严的最前沿,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高校青年大学生融入军营,参加军训,在封闭的管理、开放的教育、软功硬做的氛围中,与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广大官兵朝夕相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军训这一特殊氛围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2、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军训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极好形式。军训培养和磨炼了大学生果断、勇敢、顽强、自制和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不但能有效地克服大学四年中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激励青年大学生在奋发、成才之路上努力攀登,而且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今天这种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健全的意志品质成为他们正确把握人生航向,迎着狂风巨浪向理想目标迈进的必要条件。

军训的意义三

1、塑造集体主义精神

用大学生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军训,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熔炉”。军训有着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集体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变成了普通一兵,过战士生活,接受组织的指令,接受各级领导的管教,受各种纪律的约束,按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受艰苦生活锤炼。每个学生生活在这种优良的集体中,使之相信组织,依靠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不断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不断塑造集体主义思想。同时,把这种精神带到了军训后的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军训的成果,推动了良好校风、系风、班风建设,促进了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光大。

2、有利于专业学习

军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军训培养了青年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自觉意识,军训时间虽短,但经过刻苦训练,身体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强壮了,精力充沛了,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紧张有序的军训生活节奏使大学生学会了科学利用时间。军人的铁的纪律和挤时间的“钉子精神”,使大学生们受到启发,从“时间就是胜利”的至理名言中,找到了成功的秘决——科学地利用时间搞好专业学习;军训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问到军训的最大收获时,许多大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军训使他们获得了攀登书山、博击学海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军训中得到了启迪:明知学海无涯,偏要竟舟苦渡;明知书山险峻,总要奋力攀登。与惊涛博击,与激流抗争,历尽艰险,矢志不移。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篇8

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中秋节文化意义 篇9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传说 篇10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