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那么关于心理健康的资料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资料(通用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青春期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2、老年人标准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3、大学生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2)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不脱离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3)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早在194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健康”的标准,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趋于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说,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应该有工作、有朋友、有现实感、有乐趣。他们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能够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身心的潜能;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有效的适应环境。对于生活中出现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节心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烦恼,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怎样去面对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挫折、危机则尤其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即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陷入情绪低谷,也会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有时,积极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解决问题、从经历中获得成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