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小常识优秀4篇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危险。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安全小常识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小常识 篇1

换掉高跟鞋和不适的鞋

为了出行更加安全、舒适,准妈妈孕期最好不要穿高跟鞋,行走时双脚落地要稳,身体不要前倾后仰,避免掉跟斗。

挑选鞋子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脚背部分能与鞋紧密结合;

2,具有牢固支撑身体的宽大后跟;

3,鞋后跟高度在2-3CM左右;

4,鞋底带有防滑纹。

挑选孕妇鞋,是要平跟不要平底。这是因为,人走路一般是脚跟先着地,怀孕时穿平底鞋并不能维持足弓吸收震荡,反而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韧带疲劳及损伤。现在普遍人认为怀孕要穿平底鞋主要是相对于高跟鞋而言的,加上人们觉得平底鞋不容易摔倒。但从穿着的舒适性来说,后跟高2CM左右的鞋子更加适合孕妇穿。

减少生活家电辐射

1,手机:建议使用专用耳机接听,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睡觉时将手机远离枕边。除此之外,手机信号接通的瞬间是电磁波最强的时刻,最好先拿开距离身体远一点,接通后再拿近接听。2,微波炉:最好远离微波炉,不得已使用时,最好穿屏蔽围裙或防护衣。3,电吹风:尽量不使用吹风机,不得已使用时,尽量不要贴近头部。4,电热毯:在孕早期使用电热毯可能会增加自然流产率。建议使用时先预热半小时,睡前关闭电热毯,并拔掉电源插头。5,复印机:使用时,准妈妈身体距离机器至少应在30厘米以上。6,电脑:电脑背面的电线圈辐射,这种辐射在液晶显示器上都存在,显示器的侧面和背面都会出现,危害较大,准妈妈应避免在别人背面工作。7,不要在床头安装电器、插头:电线也存在辐射,一般的固定电线都是走“暗线”,问题不大,但是床边或最常活动的地方一定不要安置十分密集的接线板或插头。

怀孕初期四种情况要去医院

1,剧吐。孕吐严重会影响准妈妈营养的吸收,长期饥饿可引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损害肝肾功能,也会影响胎儿发育。

2,腹痛。怀孕早期出现腹痛,特别是下腹部痛,首先应该想到是否是妊娠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先兆流产和宫外孕。如果症状是阵发性小腹痛,伴有见红,可能是先兆流产;如是单侧下腹部剧痛,伴有见红及昏厥,可能是宫外孕。如果准妈妈出现上述两种腹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盲目采取卧床保胎的措施是不可取的。

3,见红流血。一旦怀孕后,正常的情况下,准妈妈不会有阴道流血现象。如果是少量断断续续的流血称见红,如有见红但无腹痛,可以先卧床休息。如休息后见红仍不止或反而增多,应立即去医院检查胚胎发育是否良好,流产是否可以避免,以确定治疗方案。如出血量超过月经,更是不正常,此时要注意是否有组织物排出,如果有,应立即去医院,并把阴道排出的组织物一并带去,方便医生诊断。

4,体温升高。发热是常见的致畸因素。热度越高,持续越久,致畸性越强。因此,早孕期要注意冷暖,少去空气不洁、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等。另外,高温作业、桑那浴、热盆浴等也是造成体温升高的原因,这些活动均不适。

药物安全分级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药物安全分级表(按药物对胎儿的危险等级,将药物分为五级:A、B、C、D和X级)。

A级:对照研究显示无害。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级:对人类无危害证据。

C级: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无有关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解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D级:有对胎儿危害的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如孕妇有严重疾病或受到生命威胁急需用药,而应用其它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必需用它)。

X级:禁用。在动物或人类的研究均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或根据经验认为在人或/和动物,都是有害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

孕期用药基本常识

1、任何药物均应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

2、能少用的药物绝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则不要用。

3、必须用药时,则尽可能选用对胎儿无损害或影响小的药物;如因治疗需要而必须较长期应用某种可致畸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

4、切忌自己滥用药物或听信“偏方、秘方”,以防发生意外。

5、避免应用广告药品或不了解的新药。

6、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7、服用药物时,注意包装上的“孕妇慎用、忌用、禁用”字样。

8、孕妇误服致畸或可能致畸的药物后,应找医生根据自己的妊娠时间、用药量及用药时间长短,结合自己的年龄及胎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要终止妊娠。

安全小常识 篇2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们都愿意带着他们到处走走,看看多彩的世界。不过,在行车途中,有的家长让小孩坐在副驾上,认为离自己近一点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有的则让小孩坐在后排,但是车窗开到了最大,小孩几乎上半身全部曝露在车外……殊不知,这时的小孩正处于危险之中。

记者从很多调查结果中发现,儿童头部的重量占身体重量的比例比成人大得多,且颈部柔弱,当正面碰撞发生时小孩的受伤程度也往往是最严重的,而正面碰撞又是交通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曾在欧洲发生的一起重大正面碰撞事故中,小姐妹俩面朝前坐在后座上,结果五岁的女孩一条腿骨折,住院两周,她十个月大的妹妹则因颈部受伤而死亡。事件清楚表明,十个月大的孩子面朝前乘车为时过早。据专家介绍,儿童3~4岁之前,面朝后的乘车方式对其来说是最安全的乘车方式,儿童整个身体都受到支撑,从而可将头和躯干之间的相对移动减到最低,3~4岁之前尽可能使用后向式儿童固定装置,其可托住颈部并有助于将正面碰撞力分散到更大的区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颈部更加强壮,可以面朝前乘车,使用标准安全带并配以安全带定位增高坐垫。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安全带夹在手臂下或从背后穿过,在事故发生时就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了。

安全专家们提醒广大家长,驾车时切忌让小孩乘坐在副驾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让小孩在后排乘坐,首先要确保门窗锁住小孩不能自行进行调节,以保证孩子们的行车安全。

孕妇乘车安全带位置很重要

“孕妇乘客可能发生的特别的受伤情况包括胎盘脱落,子宫破裂,或直接给胎儿带来的伤害。最常见的伤害就是胎盘脱落。”记者在一系列专业网站上查询发现,对于孕妇而言,安全带的位置非常重要,固定的部位应该是身体比较结实的部位比如躯干和骨盆,从而保护身体薄弱的部位,比如含有胎儿的柔软腹部。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沃尔沃安全专家的认可,他们认为,对孕妇和胎儿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以正确的方式佩戴3点式安全带。首先,孕妇需要调整座椅位置,将安全带拉到大腿上,系好,拉紧。确保下半截安全带不会系在腹部之上,而是尽量水平保持在腹部之下;安全带上半截应该穿过胸部中间,并绕过腹部,拉紧。不要把肩部安全带放在胳膊或后背后面,这样容易造成伤害。

不同年龄段儿童如何乘车

新生儿--最安全的乘车方式是使用婴儿座椅。不要让婴儿坐立太长时间,经常休息或将其抱起,停车时尽可能让小孩平躺。

婴儿期或学步期孩子--最安全的乘车方式是安置在后向式婴儿座椅或较大的面朝后儿童固定装置上,直到孩子3~4岁、儿童车座无法容纳为止。这时段的孩子颈部十分脆弱,可以从上述装置中获得全部支撑,就算孩子蜷起腿或脚接触到座椅靠背都没关系。

3~5岁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坐不进后向式的固定座椅,可以使用增高坐垫。增高坐垫会将孩子的身体垫高一截,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会兜住身体较强壮的部分。注意安全带应紧贴骨盆,尽可能贴近大腿而不是腹部软组织。安全肩带也应贴胸部而过且必须拉紧。肩带触碰到颈部没有关系,切勿让肩带从手臂或后背之下穿过。

连线本地

目前,儿童座椅在伊藤、王府井等大型卖场均有销售,价格从700、800元~5000元不等,在一些儿童用品商店也可以进行定制(大约需两个月),价格在一千元到数千元不等。此外,沃尔沃、奔驰、进口大众、宝马等成都4S店都有销售儿童座椅,当然价格也有点豪车的感觉,奔驰儿童座椅从6000元~2万元不等且需要定制,沃尔沃的从3000元~6000元不等。

特别提醒儿童乘车几大注意。

确保为孩子正确使用固定装置,短途也不例外。

为孩子选择和车型相配的固定装置。

脱掉宽大外衣以便系紧安全带,且不会让孩子太热。

切勿让孩子在未加固定装置的情况下乘车。

切勿让孩子坐在配有安全气囊的座位上。

切勿让身高不及140厘米的孩子使用标准安全带,如若使用必须配合支撑坐垫,并且仅当孩子的身体过大不适于儿童座椅时才可使用。

如有必要,脱掉保暖外套或解开拉链,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脱水。

不要将儿童固定装置装在有安全气囊的座位上。

安全小常识 篇3

出现混乱局面后的应对方法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拥挤。

6、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8、若被推倒,要设法贴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9、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踩踏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乘坐索道的安全常识

1、乘索道前,首先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2、认真阅读索道入口处的"乘客须知"。

3、进入站台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

4、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

5、到站下车时,听从服务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离开站台。

6、如遇索道偶然停车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内容,不要自己打开车门或护栏。

7、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箱。

8、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先恐后,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她)们顺利到达地面。

9、乘客到达地面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应尽量避开索道行驶区,有秩序地向索道站转移。

安全游泳小常识

1、不会游泳的人,应在游泳技术高的人辅导下,先在浅水安全区内学习适应,然后逐渐再向深水过渡。不会游泳的人,即便带上救生圈、气垫床等浮躁工具,也不要独自到深水处游泳,否则在遇到大风大浪等复杂情况时容易溺水。

2、做体操等准备活动,要在离岸边不远的近距离内顺游逐渐适应,且不可离岸猛游远游,要留有后劲。

3、心脏病、癫痫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不可到深水水域游泳,可在浅水安全区有专人照应情况下,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进行游泳活动。

4、情况不明,不要冒然游泳、跳水,因为水底情况不明,最有可能碰上残存的木桩、树根、哈蜊皮、碎玻璃瓶、铁刺,船锚、鱼网、尖石、密集水草地等。最好穿塑料鞋下水,如果跳水救人时,要采用下蹲式跳入水中,以防受到伤害。

5、天气及云层较低时不要下水游泳,如此时正在游泳,应尽快撤离水面,以防雷击。不可在有旋涡的水域游泳,游泳时万一遇到旋涡,应采用自由泳或仰泳尽快避开旋涡区,切不可踩水,因为水面与身体垂直,极易被旋涡吸入水底而造成溺水。

6、在大船附近游泳,至少要离开大船十米,否则离大船越近越容易被吸入船底。

旅馆火灾的几种避难方法

1、你最好住在地面上的第一层。

2、当你住在较高层的时候,应事先留意旅馆的出口、楼内通道、安全灯、水源、灭火器材等情况。

3、一旦发生火灾,你不要惊慌失措,建议按照事先了解的情况和当时的情景,稍做冷静考虑再决定避难行为。[NextPage]

4、在没有疏散引导的情况下,建议你向下或沿水平方向逃离,当去路被火封死时,也可以往上跑,不得已时才可跑到楼顶平台,不过那里的高温对你仍有威胁。逃离时要用湿毛巾堵嘴,这样能降低浓烟对你的危害。

5、当避难通道被隔绝时,建议你利用绳子或用被单布条结成的带子下滑,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破窗而入。

6、实在无法逃离时,你也不要跳楼,退回其它没有着火的房间,将房门紧闭并泼水,然后到阳台呼救,如果火已突破房门,你不要开窗,因为这样做能加速空气对流而加快燃烧速度,这时你沉住气,尽量利用房间条件保护自己,待救援人员将你救出。

高楼着火逃生

1、保持头脑清醒。火灾发生时,能够冷静地面对,是得以成功逃生的前提。

2、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火场上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发生火灾后,电梯往往容易因断电而造成"卡壳",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等设施。

3、寻找逃生路,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

4、平时注意进行避难逃生训练,预先熟悉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方法。

火灾逃生中的错误行为

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 www.niubb.net 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时,就不理智的选择了跳楼,殊不知这样会更危险。选择安全地带向外求救,等待救援才是明智之举。

安全小常识 篇4

1、发生火灾时,最佳选择——捂住口鼻,低姿逃出

2、如果你发现屋里有很浓的煤气味,首先应做——关闭煤气打开窗户

3、如果你在炒菜时油锅起火,首先正确的处理方法——马上盖上锅盖

4、如果你遇到大火灾时,首先应做——逃离现场 打119报警

5、如果你在家里看到电线起火了,首先应做——关闭总电源

6、如果汽油着火,首先正确的处理方法——用沙土覆盖,隔绝空气

7、离开家、教室前,要取掉所有充电器,拔掉所有电源插头

8、要留意消防器材的安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熟悉建筑物内的安全通道

9、当你在学校里遗失贵重物品时,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汇报

10、不要在公共场所显露自己的钱物

11、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公交车、地铁等,尤其是上下车时要注意保管好钱物

12、用湿手开关电器或用湿布擦拭电器容易触电

13、抢救触电者,要先采取切断电源 ,对触电者施行心肺复苏

14、打雷时不可以放风筝

15、为防止雷击,雷雨天应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

16、外出遇到雷雨时要寻找可靠的避雷场所,如装有避雷装置的建筑物下

17、当好朋友叫你帮他殴打某人时,正确处理是——劝说好友不要打架

18、如果遇到抢劫事件,正确的处理是——设法逃离报警

19、如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不正确的处理是——互不相让,大打出手

20、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被人欺负,不正确的处理是——设法报复对方

21、如果你单独在家,陌生人敲门,正确的做法是——不开门,及时联系家长

22、不要到水库等地方游泳。看到未成年人在江河里游泳,应劝阻

23、当你发现受骗后,应该报告派出所

24、如果外出遇到交通事故,拨打电话号码——110

25、公交车厢内壁上挂有一个红色的好像小铁锤的东西,它的用途——紧急出口的使用工具

26、过马路时,最重要的是——看清红绿灯及路面情况,走斑马线

27、12岁以下的少年禁止在马路上骑车或学骑车

28、乘出租车或轿车前排座位时,最重要的是——系好安全带

29、乘车时,应该注意头和手臂及上身都不能伸出窗外

30、在上下楼梯时要有秩序,千万不要拥挤。

31、如果有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应不吃,扔掉

32、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现象时,你会马上到医院去挂急诊

33、在校园内同学之间奔跑嬉戏打闹,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35、自身在学校感到身体不适时,应该与老师讲

36、发现同学因违反纪律而发生危险时,应该大声呼救

37、在上体育课时应做到:A.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B.加强自我保护

38、在实验课应注意:A.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C. 不乱动其他的物品和器具

39、如果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应该马上去注射狂犬疫苗

40、手足被烧(烫)伤后,首先采取的急救方法是——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