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算是初中阶段的接触的一个学科,也比较难,初三阶段又面临中考,所以在学化学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复习的方法。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三化学复习知识要点【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橙<3.1红色3.1—4.4橙色>4.4
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
阳极: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根据化学总反应方程式书写两个电极反应式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两个电极反应式;(2)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两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5、解计算题时常用到的守恒规律: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7、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化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如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8、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9、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0、氧化性:MnO4->Cl2>Br2>Fe3+>I2
11、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2、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等。
13、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14、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5)是否发生双水解。
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6、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熔点的金属是W。
17、雨水的pH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18、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19、有机物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两种物质。
20、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消耗O2的量是不变的。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
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
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co2
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o2=2h2o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
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中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硬水和软水
1.化学中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化学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日常学习习惯:
1、上课认真听讲,一般老师对于难记忆的东西都会给出记忆的方法,尽可能在课堂上就记住一部分。
2、做回家作业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书或者笔记本翻开做,要么做之前看一遍,要么做完之后再对笔记,不会的记住答案之后再做到试卷上。
3、若作业中还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做一个记号,第二天等老师讲评或主动去问。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不需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去记忆,只有平时的作业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总抄书或笔记,或者他人的作业。
快速提分方法:
1、搞定化学方程式
先从元素化合价开始,找个口诀表背一背,在弄清一些常考的细节诸如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都为二价
然后背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制氧气制造二氧化碳(死背住),常用酸碱中和反应等等(这些应该不难,不行可以问老师搞清原理)写完先检查一下有没有配平合不合理等等
2、计算方法
设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计算的未知数为x(如果要求质量分数且你基础较差的话,建议现设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然后再求,保险一点)
题目肯定给出生成气体、沉淀或者反应物生成物完全反应的质量(一定要完全反应),算出这些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包括未知量和已知量),可得:
(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x=(已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道的对应物质的质量
3、难点
化学计算题一般不难,难点一定会出在让你算反应后某溶液质量分数之类的,溶液剩余的溶质质量一般已经求出来了,溶液质量一定要思考清楚,一定要减掉沉淀、气体的质量。如果有什么加克水,加x克啥啥啥,只管最开始溶液质量加上这些,最后减掉沉淀气体,一般就没啥问题了。
日常积累方法:
1、先难后易
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先突出复习自己感到困难的学科,花多点时间解决疑难问题,攻破自己的弱点。
2、、每天读书、练习
要注意文理科间隔,穿插复习,一般理科类计算多,文科类背诵多。而人的大脑不同部分,各自有特殊的功能,安排复习时间应一段计算练习,一段背诵熟记,一段分析实验,使大脑的不同区域轮流工作,轮流休息,这样能提高大脑兴奋度,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3、对每一学科应有两至三段复习过程
第一段应该全面系统复习课本,把每章节的知识系统网络加以理顺,使大脑对全书有清晰记忆思路。第二段注意习题练习,把原来练习过的习题有主有次,有选择性地重复练习,对于自己熟悉的习题重复阅读,加深记忆;对于自己不太熟练,甚至疑难问题,重复练习,重复运算。时间允许的话,第三段采取浏览记忆和强化记忆相结合。经过这样的考前复习,可以达到纲举目张,思路清晰,发展能力的目的。
4、温故而知新,不要再做新练习,更不宜研究难题。
每份考卷的题目都按教科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设计,因而考试的题目类型与学生平时练习相类似,就算难度大的综合分析题,综合计算题,往往也是教科书内几个章节的知识点的运用,问题是这些题往往拐弯,隐藏可应用的知识点,隐藏解题的一些条件。
如果考前注意熟记,将课本、笔记、参考书的概念、原理、公式、练习过的题目,深刻地编码在大脑里,就有利于考试时联想、借鉴、类比、举一反三。
如果考前以做新题目为主,还集中精力攻难题,就起不到熟记的作用。还沉在“题海之中”,得不偿失。
5、读书过程,要懂得间歇休息
一般全神贯注读书、练习,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就要休息10分钟。休息是动态休息,即是离开座位,散散步,唱唱歌,活动活动四肢,洗洗脸,甚至做点家务劳动。这样大脑得到调节,精神焕发,为下一轮读书、练习作准备,使下一轮学习注意力集中。1.先难后易
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先突出复习自己感到困难的学科,花多点时间解决疑难问题,攻破自己的弱点。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一。制氧气: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二。制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
三。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 (不能用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