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知识总结(优秀6篇)

曾经作为一名摄影小白,刚拿起相机时也是充满了对摄影世界的好奇,拍照有些时日,但自知仍在摄影世界的门外徘徊,下面是整理的摄影入门知识总结(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1

工具/原料

单反套机

方法/步骤

入门知识之快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相比初学者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不断调整快门,通过快门调整照片的进光量,然后根据拍摄环境和经验值进行合理的选择,入门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动档或者P挡模式,先拍一张,然后查看照片参数,再通过M挡或者AVTV等进行快门的变化,一般照片暗了减少数值,照片亮了增大数值。

入门知识之ISO:在特殊光线下进行拍摄的时候,单纯通过快门控制有些力不从心,而ISO的合理设置将给出更多选择空间,一般ISO值越低相片质量越好,噪点会少,而高的ISO值一般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或者为了拍摄运动物的时候保证主体清晰,因而ISO的不断改变是入门的时候必须学会的。

入门知识之光圈:照片的虚实和层次感可以通过光圈的合理选择来实现,一般人像或者静物的拍摄,需要突出人或者物,通过大光圈的方式把背景虚化,一般风景需要容纳更多信息,通过小光圈的方式把前、中、后等多层次的风景记录到照片中;光圈的直观数字就是f值,f值越小光圈越大,主体外的虚化越高;f值越大光圈越小,风景中的层次感越好。

知识中入门的时候可以先把以上3个熟练运用,拍出清晰的、满意的照片,入门摄影学会拍清晰,拍明亮,拍突出,随着懂的越多及对光影摄影的不断理解,一般单反入门中将经历:多拍记录,随意抓拍,照片挑剔,为啥而拍,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等等。语言组织可能表达不清楚,后续文字再多记录。

摄影技巧之参数法:初学者对照片参数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那些环境下需要对应的ISO是必须知晓的,而快门的数值也是需要对照片回看后及时调整,一般单反入门玩家都先试拍然后及时调整快门,而最简单的参数获取是自动档试拍,或者直接有身边的摄影高手指点该如何设置

摄影技巧之水平:在入门摄影的时候保证横平竖直是基本功,虽然有些呆板,但是很有助于习惯的养成,并有利于熟悉机身的重量和逐步熟悉单反相机的功能。

摄影技巧之构图和光影:好的照片要么有事件价值要么有沟通和思想融入,在光影方面做好视角的切入还有从构图知识上做准备是必须的,入门摄影需要从一些基本的尝试上做到不遗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摄影。

入门摄影最终要的是获得进步的乐趣和提升动力,开心拍及拍的越来越被自己和更多人喜欢就好,坚持拍摄及总结和分类拍照中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准备的练就捕获瞬间的功力,爱好非专业,入门了能玩的开心是关键。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2

一影像传感器

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有CCD和CMOS二种,目前以CMOS为主,它成本低、耗电小。

影像传感器是由数百万到数千万像素排列做成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块。

影像传感器的最大分辨率(像素的数量),和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图像优劣的二项主要因素。而面积的大小是决定重点。

CCD的面积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有二种规格:

APS﹙23.5×15.6mm﹚和全画幅(36mm×24mm)

全幅和APS—C(半幅)指的是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大小,一个是全幅(大的),一个是半幅(小的)

影像传感器(感光元件)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片,我们说的全幅就是指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大小和传统135相机的胶片大小一样,半幅大约是全幅44%左右的面积。

面积的大小差别直接影响到成像的质量,成像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细节。全幅相机有更好的细节

2、高感。全幅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比半幅更好

3、宽容度。即一个画面内表现出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反差有多大,全幅能表现的反差更大

4、色深。即画面的色彩表现力,全幅的色彩更丰富

除了画质的差别外,全幅和半幅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是,景深。通俗的说,景深就是模糊背景的能力,我们看到很多人像照片背景都是模糊掉的,即景深的效果同样的情况下,全幅的景深要比半幅浅。

最后需要提的一点是,同样的镜头,在全幅和半幅上的视角是不同的,半幅上看的更远。

这是单反相机中半幅和全幅拍摄画面的比较

二图像处理器:

CCD捕捉到的只是光电信号,必须在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后才能成为图像文件,再储存到卡中。图像处理器是决定数码相机画质的一大要素。也是各品牌竟争提升的焦点。图像处理器有四大关键的要素:

1能快速处理高度精细的千万像素﹙提高连拍速度﹚;

2有丰富的层次表现;

3要正确的色彩再现;

4尽可能切实抑制噪点﹙提高感光度的降噪﹚。

数码相机的升级创新品,很大程度是在改进和优化图像处理器上下功夫。

三镜头知识

镜头由若干凸透镜和凹透镜单独或成组,组合构成。其中包括一些特殊镜片,例如非球面镜片和超低色散镜片。

四为了提高镜头质量在作如下努力:

1:提高镜头的镀膜质量,包括以前很少做的后组镜片镀膜。镀膜是为了增加镜头通光量、减少镜头的反射光、消除晕光。

2:产用非球面镜片。是为了纠正畸变、提高锐度、提高分辨力。

3:产用超低色散镜片。是为了纠正色散,提高色彩饱和度

4:产用萤石玻璃。

5:产用内对焦、超声波马达驱动对焦。镜头的防抖技术。

五镜头种类

﹙一﹚:根据焦距的长短分类:

1广角镜头:焦距﹤35mm

2标准镜头:焦距50mm左右

3长焦(远摄)镜头:焦距﹥70mm

﹙二﹚:根据焦距的可变性分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1定焦镜头:焦距固定,镜片数量相对少,最大光圈能做大,因此通光量大,最大光圈可做到F1-1.4,光圈F2.8在定焦镜头中也只是普通的。定焦镜头分辨力高,锐度也高,畸变极小,成像质量好。缺点是根据拍摄需要经常换镜头。

2变焦镜头:焦距可变,使用方便,镜片数量相对要多,最大光圈要做大较难﹙一般F3.5-5.6﹚,通光量相对就小,例中长焦镜头光圈能做到光圈F2.8,已经就是专业镜头了,当然它价格也较昂贵。变焦镜头各焦段成像质量是有差异,变焦垮度越大各焦段成像质量差异更明显。因此为了要求成像的质量不能选用大跨度大变焦比的镜头。变焦镜头普遍存在桶型和忱型畸变。变焦镜头广角段有四角发暗现象。

六视角:

指镜头拍摄横向的范围。视角大拍摄范围广;视角小拍摄范围小。

视角大:能在近距离时拍摄到范围较广的景物。

视角小:能在远距离拍摄到较大影象的效果。

七广角镜头特点

1:视角大拍摄范围广

2:景深大

3:透视感强,近大远小感觉明显,超广角镜头更明显有夸张前景作用。

4:有桶型畸变

八标准镜头特点

1:视角接近人眼视角

2:宜制作大光圈F1-1.4,镜片较少,通光量大现场光拍摄时控制好。

3:工艺成熟成像质量较好。

4:大光圈时背景虚化效果很佳。

5:畸变控制最好

九长焦镜头特点

1:视角小:可远摄

2:景深小:可虚化背景

3:透视感弱,近大远小感觉不明显,前后距离被压缩。

4:有枕型畸变。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3

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够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

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3.人像拍摄

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4.怎样拍好微距

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构图讲究技巧。我们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条,用三角架。其次,用自拍机。我们发现,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最好的办法,启动自拍机。

5.曝光补偿的使用

按动+-键,就会出现曝光补偿调节条,左右键调整正负补偿及大小,一次1/3级。调整好后再按一次+-键确定。那么,曝光补偿怎么应用呢?总起来讲,是白加黑减,白的环境下,测光有偏低的状况,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1、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2、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3、当你在一个很亮的背景前拍摄的时候,比如向阳的窗户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闪光灯。

4、当你在海滩、雪地、阳光充足或一个白色背景前,拍摄人物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并使用闪光灯,否则主体反而偏暗。

5、拍摄雪景的时候,背景光线被雪反射得特别强,相机的测光偏差特别大,此时要增加曝光量,否则白雪将变成灰色。

6、拍摄黑色的物体,在照片里看和色变色发灰的时候,应该减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纯。

7、当你在一个黑色背景前拍摄的时候,也需要降低一点曝光量以免主体曝光过度。

8、夜景拍摄,应该关闭闪光灯,提高曝光值,靠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来取得灯火辉煌的效果,很多人感觉夜景拍摄能力很差,其实没有正确使用相机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9、阴天和大雾的时候,环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实际物体的照度明显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则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适当的曝光补偿,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善于应用、合理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摄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画面清晰,亮度合适,观看舒适的照片,提高拍摄质量。

6.巧用屏幕上的网格线构图

我们知道,的黄金分割比例能够给人美感。所以安排片中的兴趣点在4个焦点上,或在分割线上,就会给人视觉的美感。网格线就方便的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除了以上注意黄金点构图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贯穿两边的直线,尤其要避免将照片分割成两部分的贯穿横线或竖线。

2、地平线的处理。在风光作品里,地平线是经常出现的,为避免上下分割的效果,应设法打破地平线的平直,如利用云彩、远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筑物。此外,地平线的位置也应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线上,并且CX1应保持水平(有特殊创意另当别论)。

3、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给运动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当被摄体是运动的,观赏者的目光会习惯性地沿被摄体运动方向移动,如果运动的前方没有空间会给人压迫感。此外,通常被摄体注视的方向也应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7.太阳落山前或者阴天的拍摄

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自动白平衡很准确。但是只有太阳落山前后那段时间,或者阴云天气下,拍出的片子雾朦朦,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节白平衡,先扳到P档开始的手动档,按功能键,选到阴天,按功能键确定。如果还仍然不理想,请设置手动白平衡。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4

摄影常用名词解释

焦距(Focallength):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一般会标在镜头前面,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也是我们所说的”标准镜头”,指对于35mm的胶片)、70mm等(长焦镜头)。

光圈(Aperture):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开大一档光圈,进入相机的光量就会增加一倍,缩小一档光圈光量将减半。光圈大小用F值来表示,序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f值越小,光圈越大)。拓展阅读:光圈的应用

快门(Shutter):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镜间快门和点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Shutterspeed):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CCD)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

景深(Depthoffield):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焦距、摄距和光圈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2)摄距越长,景深越长;

(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拓展阅读:什么是景深

景深预览(Depthoffieldpreview):为了看到实际的景深,有的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就和拍摄后胶片(记忆卡)纪录的场景一样。

感光度(ISO):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

色温(Colortemperature):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单位为“K”。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白平衡(Whitebalance):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色温不一样,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曝光(Exposure):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它常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因此又有曝光组合一词。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曝光补偿(ExposureCompensation):用于调节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Stop”:网上没有对应的中文词,英文全称是Theunitofexposure。它只是一个衡量亮度的单位,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你不能说某个物体是3个Stop的亮度,但你可以说物体A比物体B亮3个Stop。但是翻成曝光的单位也不完全符合它的本意。它是一个单位的亮度变化。但前提是必须有参照物。使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没有标准的界限来限定明亮和黑暗。一块黑石头在很亮的地方看上去会比在暗处的灰色石头要亮。

模糊:画面不清晰。可能是由失焦,相机晃动等原因造成。

像素(pixel):简单来说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像素分为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分辨率(ppi/dpi):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和像素一样,分辨率也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perInch)。

红眼(Redeye):数码相机在闪光灯模式下拍摄人像时,在照片上人眼的瞳孔呈现红色斑点的现象。在较暗的环境中,人眼的瞳孔会放大,此时强烈的闪光灯光线会通过人的眼底反射入镜头,眼底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是红色的,所以就形成了红色的光斑。防红眼是闪光灯的一种功能,是在正式闪光之前预闪一次,使人眼的瞳孔缩小,从而减轻红眼现象。

CCD:译为“电子耦合组件”(ChargedCoupledDevice),它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CCD像素数目越多、单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图像就会越清晰。因此,尽管CCD数目并不是决定图像品质的唯一重点,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成相机等级的重要判准之一。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功能相当于CCD。

AE锁:是自动曝光(AutomaticExposure)控制装置的缩写,AE锁就是锁定于某一AE设置,用于自动曝光时人为控制曝光量,保证主体曝光正常。

使用AE锁有几点需要注意:

手动方式或自拍时不能使用自动曝光(AE)锁。

按下自动曝光(AE)锁之后不要再调节光圈大小。

用闪光灯摄影时不要使用(AE)锁。

SM闪存卡:即SmartMedia,智能媒体卡,一种存储媒介。SM卡采用了SSFDG/Flash内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轻等特性,体积37(长)×45(宽)×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级,SM转换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传送。

光学变焦(OpticalZoom):远距离拍摄时放大物体,因为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成像不影响画面清晰度。与数字变焦相反。

数字变焦(DigitalZoom):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寸裁小,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比较大,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

单反相机(SLR):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这种结构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

噪点(Noise):数字图像中的“颗粒”,产生的原因往往是高ISO设置、长时间曝光、或在电脑上对曝光严重不足的图像进行过度的提高亮度处理。

Mega:英文中“百万”的前缀,如,百万像素(MP)。

饱和度(Saturation):表示色彩鲜艳程度。

镜头光斑(Lensflares):杂乱的光线会聚到屏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叫光斑。

摄影常见问题

什么是“景深”?

A:对焦后在焦点前后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叫做“景深”。

如果收缩镜头光圈(增大F值),对焦后清晰成像的范围就大,照片就不容易虚化,这种状态叫做“大景深”。反之,如果开放镜头光圈(减少F值),对焦范围就狭窄,背景就容易出现虚化,这种状态叫做“浅景深”。因为景深对于拍摄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景深根据镜头焦距及相机与被摄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广角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浅。而且,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景深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

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哪个效果更好?

A:一般来说,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的补正效果是相同的。

防抖组件装载在机身内时,补正作业的位置位于光学系统的后端。而装载在镜头内时,则位于光学系统的中央。虽然位置略有差异,但对于防抖来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补正作业时的调整方法,所以尽管位置不同,效果差异不大。

但是,从使用的方便性来说,镜内搭载的“镜头防抖”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在取景器取景时,可从取景器内实时观察到补正效果,可以对被摄体进行仔细观察后等待拍摄时机。这种优势尤其在焦距超过400毫米的超长焦摄影及拍摄高速运动的动物或赛车时表现明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装载在机身内的“机身防抖”对任何镜头均有效,可以使所有镜头具有防抖效果,可以说既方便性价比又高。

测光模式怎么选?

A:相机的测光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即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点测光。

矩阵测光:是把拍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区域的曝光值,再经由相机处理运算,得最适合的曝光值。这种测光手段自动程度最高,适合绝大多数场景使用。

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就是以画面中央一小块区域的测光结果为主要基准,再部分考虑画面其他的部分的曝光值平均计算。中央重点测光的运用要领本模式提供进阶的拍摄者使用。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适合纪实摄影,如在顺光中的街头小景、角落的静物等。

点测光:是对画面中心或拍摄者选择的对焦点周围很小一块区域进行测光的一种方式。点测光主要适用于逆光拍摄或者是现场光线极复杂的时候。

打开闪光灯后还是有抖动,这时该怎么办?

A:在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P”模式或“A”模式进行拍摄时,有时即使使用了闪光灯,还是会出现抖动。这通常是由于相机自动启动了“慢速同步”拍摄模式。

慢速同步拍摄和场景模式中的“夜景人像”模式几乎相同,都是利用闪光灯的闪光照到前方的被摄体,并通过慢速快门让闪光灯有效范围之外的区域避免曝光不足的技术。

这种情况下要避免抖动并不困难。我们只要将拍摄模式设置为“M”或“S”,使快门速度提高,就能够拍摄出不抖的照片。但是,如果提高快门速度,闪光灯的有效范围之外的背景部分容易因曝光不足而发暗。

想以自己希望的亮度进行拍摄时,应该怎么设置曝光补偿?

A:如果完全由相机来控制曝光的话,它会将较白的物体拍得暗一些,较黑的物体拍得亮一些,有时拍出的照片会与肉眼看到的不同。而且,有时我们也会希望画面比肉眼看到的更暗(或更亮),这时就需要曝光补偿。

在想要暗一些时使用负补偿,想要亮一些时使用正补偿。只利用取景器来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曝光补偿需要相当的摄影经验,所以在经验不够丰富时要通过液晶显示屏来确认画面的亮度。如果亮度与自己的希望不符,就需要利用曝光补偿进行调整。

此外,还可以利用相机的实时取景功能进行曝光效果预览,这样就能够在拍摄之前确认亮度,非常方便。此外,无论是在拍摄后查看照片还是曝光效果预览,都要根据拍摄现场的亮度来调整液晶显示屏的亮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时即使用闪光灯,人物也很暗,有什么办法能让人物更亮一些呢?

A: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相机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太远,超出了闪光灯的有效闪光范围。此时可以尝试拉近相机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提高ISO感光度,开大光圈(调小F值的数字),使用闪光量更大的外置闪光灯等方法。

但是,有时相机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很近,人物还是发暗,此时需要检查人物前方是否有别的物体,人物周围是否是白色的墙壁或桌布等。相机会根据前方的物体反射回的光线来调整通光量,故如果人物和相机之间有其他物体,那么这些物体就会干扰相机的测光。

而且,如果人物周围白色物体过多,那么相机就会判断被摄体的'亮度很高,于是就减少闪光灯的闪光量,人物就会发暗,曝光不足。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对曝光或闪光灯的闪光量做正补偿。

怎样才能把水族馆里的鱼拍的很漂亮?

A:在水族馆里拍摄鱼类时要隔着玻璃,由于玻璃会反光,周围的景色也会投影在玻璃上。特别是水箱中光线较暗、周围比较明亮的时候,玻璃会像镜子一样反光。在这种条件下,如果镜头不紧贴住玻璃,由于玻璃上的投影,水槽中的画面就会显得不够鲜明。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现象,拍摄时镜头的前端要与玻璃表面垂直紧贴。如果镜头与玻璃表面不成直角,就容易拍摄到投影。因为水箱中光线较暗,鱼的游动速度也很快,所以要将ISO感光度提高。另外,在很难自动对焦时,要使用手动对焦(MF)模式手动进行对焦。有些水族馆禁止在拍摄时使用闪光灯。即使并未禁止,由于玻璃会反射光线,还是不使用闪光灯为好。

在拍摄风景时,焦点在哪儿最好?

A:对焦的基本要领就是将焦点对准被摄体。即使是拍摄大范围的风景,风景之中也一定会有自己最为关注的部分。如果不把焦点对准那个部分,就无法传递出自己的意图,观众就会不明白照片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

在拍摄时,建议拍摄者将对焦点设置为“中央”,并使想要拍摄的物体位于取景器的中心,然后进行对焦,在半按快门的状态下对构图进行再次调整。而且,拍摄者还可以先确定构图,再选择位于想要对焦的位置的对焦点。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5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摄影入门知识总结 篇6

一摄影是什么?

1摄影是用照相机去记录我们身边的事和物、记录人们的生活、记录那些目前存在,而即将逝去的状态、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来源于社会,与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把从自已眼睛里看到的世界,记录了下来。这是摄影的根本目的,摄影就是记录。照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就像笔一样它可以写字也可以画图,照相机它记录下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图像﹚。照相机记录下我们想要留住的视觉形象,我们用艺术的手法和理念,当然也可成为艺术作品。拍摄照片不必过于追求形式,追求的是当时的感受和想法。

2在没有影像的时代,我们对过去的了解,往往是从传说、文字、绘画中得来。直到有了摄影术,使人们才得以从图像中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通过影像的记录,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劳作、装束和习俗。

3摄影记录了历史和今天,没有比照片更能唤起人们的回忆。这是其它艺术所不可取代的。今天你拍的照片,明天它就成为历史,后天可能就成为文献。

4摄影也是一种“摄心之乐”,摄影又是“开心果”,它使人常乐、使人健康。其实摄影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使人回忆中难忘的往往是摄影的过程。因为在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讲。摄影的玩法,最重要的是拍摄中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否重要。

摄影就如同建筑一样,是理性和艺术的结合。

二创意摄影:

摄影只是作为获取素材的手段,而构思创意以及复杂的制作成为此类创作方法的主体。筒单地说,就是创意为主,拍摄为辅。数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码创意成为摄影创作的一个新枝,受到广泛关注并积极投入实残。

三一幅好的作品要有:

1要有一个主题,可以讲出一个故事,可以交流一种思想,可以表达一种感情。

2要有一个趣味中心。

3要简洁明了。

我们告别了胶卷时代,进入了-个全新的数码时代,这是-个飞跃的进步,我们必须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它的发展之快我们稍一仃顿就会有赶不上的感觉。数码相机在发展,观念在发展,图像处理软件在发展。在数码时代我们常常会对照片的真实性有一定的看法,其实这不是退步而是在进步,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我是这样理解的,对新闻和记实类慑影,你的目的是记录当时发生的事和人以及当时的环境,这样你就不能有丝毫的改动,不然就会失去你的真实宗旨,在欺骗自己和大众。而作为艺术作品(特殊规定如外)你可以充份发挥你的艺术想象进行再创作,只要是合情的不必合理都可以,为什幺画家,诗人可以发挥想象而摄影者就不可以呢?其实你对艺术作品不必苛求指责它是否二次创作过,而应该感慨为什幺我没有他的想象,你也可以这样做呀而且你会做得更好,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