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甘草,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它的味微甜,很多药中都有甘草的成份,甘草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处也比较多,甘草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甘草有哪些作用和功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甘草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11、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甘草含服还可以治疗口腔溃疡。甘草还有补虚的作用,脾胃气虚的患者可以长期黄芪、党参、甘草泡水喝。
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作为缓和剂调补的要药,凡需缓和药性以及兼顾中气时,均可用甘草。
1、调和药性,在复方作为佐、使药使用,以缓和药物作用的猛烈和刺激性。配热药能缓其热,配寒药能缓其寒。如麻黄汤用甘草缓和麻黄、桂枝药性,使不致过于辛燥;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和大黄、芒硝的烈性,使泻下力不致太猛;又如甘草与半夏、细辛同用,能和解后两药的辛麻味。
2、健脾胃气,可用炙甘草。凡治脾虚便溏、胃虚口渴、肺虚咳嗽,在补益剂内炙甘草常不可少。至于炙甘草汤,更是治疗心血虚所致的脉结代(心律不整)、心动悸的名方。此方以炙甘草为主药,取其甘温健脾益气,再配其他补益药,健脾而养心,益气而补血。
3、泻火清热,可用生甘草。治疮痈肿痛,尤其咽喉痛、口疮、乳痈等,初起症状不剧时,可单用生甘草一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甘草桔梗汤即重用甘草以解热毒,治咽喉疼痛(咽炎)、肺痛吐脓(肺脓汤);泻黄散也可重用甘草与其他清热药配伍,治胃热口疮。至于治湿疹和面部痤疮。可用甘草45g,银花30g,水煎服。
4、缓急止痛。“急”指筋肉拘急火挛急(即抽搐或痉挛,甘草能抑制平滑肌活动,故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而止腹痛,常与白芍配伍,方如芍药甘草汤,可治小腿腓肠肌痉挛。又如胃脘痛剧烈(胃痉挛痛)),服其他药不止,可用甘草120g,白术30g,水煎频服。
5、用于热咳、燥咳,如上呼吸道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不多,黄色,难咯出,或干咳无痰。甘草在汤剂中能保护发炎咽喉和气管的粘膜,减轻刺激,有助于止咳,多与杏仁、川贝、前胡、桑叶等止咳化痰药同用。
6、用于解读,为解读要药。前人用的各种解读方剂,总离不开一味甘草,或单味煎水服,或配绿豆等煎服。
此外,甘草还用于治疗溃疡病,可制酸而止痛,单用,或配乌贼骨,瓦楞子等;治轻症的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用甘草末或用甘草流浸膏,都有一定效果。又由于甘草有甜味,也有用作矫味剂,在小儿药中尤为多用。
1、大草:直径2.7~4厘米,长23~50厘米。
2、条草:一等直径1.5厘米以上,二等直径1厘米以上,三等直径7毫米以上。长度均在23~50厘米。
3、毛草:为根呈圆柱形而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无疙瘩头,长短不分。
4、毛疙瘩:为加工条草斩下的根头,大小不分。
5、草节:为甘草的断节,长7厘米以上,直径7毫米以上者。
东草:根呈圆柱形的长条,头端带有根状茎,呈结节状,上端粗向下部渐细,并有去掉支根的痕迹。长40~80厘米或更长,直径0.5~2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横长皮孔显著,栓皮易剥落。体松质轻,不易折断,断面黄色,粉性小。气无,味浓甜。
以条粗长,外皮红,内色黄者为佳。
规格:也按根条粗细不同,分为1、2、3等。疙瘩头以下3厘米处,直径1.5厘米以上,长60厘米以上者为一等。直径1厘米以上,长50厘米以上者为二等。直径0.5厘米以上,长40厘米以上者为三等。三等以外,长短不分,兼有疙瘩头,直径在3毫米以上者,称毛草。
以上两类甘草,是按一段性状结合品质划分的,但因产区土质及植物来源不同,不能截然分开,主要是以品质区分,不受地区限制。各地产品,符合那类标准,即归那一类。
猜你喜欢
1、可以补脾益气: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可以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3、可以祛痰止咳:甘草有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引起的咳嗽痰多,气喘,黏痰不易排出等症
4、可以清热解毒: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湿毒,有抗菌消炎作用。也可用于减少其他中药的解毒作用。
5、可以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