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汇总25篇】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5篇)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

1、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长了专业知识。

通过在线视频,我们学习了现代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如何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教学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面积大小,如果只讲这些就太过于简单肤浅,还应该通过读图,深挖教材,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什么?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学生的的知识加工法则,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所有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是知识框架,是理论基础,但是仅限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容易发生地震?教师就应该原因讲给学生,主要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进而交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走出家乡时,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他们面对的生活困难。例如交给学生怎样选择交通工具,将来如何选择学习、生活环境,等等,都很有帮助。

4、以终身学习为目标。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所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我们要讲好课,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呆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际上,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都忙于应付上课,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这次国培,是我有机会及时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对我触动很大。通过国培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要不断学习,勇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地理教师。

借此机会,感谢上级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用的国培学习机会!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

高中地理远程研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触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专业的培训

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能力到具体实践策略,专家老师们的新颖教学,在提高课堂气氛,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值得借鉴。全面到位的讲座可以说让老师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期间穿插学员之间的讨论、专家答疑和提交学员思考实践的结果——作业——的形式,使培训多姿多彩,远程培训加上网络互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地图,利于开发学生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使

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2、举例的方法

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案例,巧妙运用例子,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科间的渗透

尤其是联系实事,与政治、历史、化学等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4、学生参与课堂设计

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应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学习能力,但不是“天马行空”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开放性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应该有利师生在课堂实践中与教学内容发生深层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

学习学习再学习,将讲座中涉及到的内容精华部分转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学会了,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真正

指导我们的教学,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长期坚持,才会有进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长成为合格的地理教师!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批学生在小学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州七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相对于历史和政治而言,地理非常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解析能力以及读图能力。因而,地理也是一门非常不好学的学科。

我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于人文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快,也比较好,但是在一些涉及到读图和计算的内容上,如经纬度,时差,地形地貌分析等等上就做的非常的差。下面我主要就图像这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地理文字和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两大载体。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表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整合,做到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自如转换,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地理图表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地图,首先要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先审图名——抓关键的字,看清楚是关于什么的图;再看图例——有哪些要素,各个要素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最后读坐标——要素及数值大小(气温、降水等)、注记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

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记忆地图,学生自然会形成地图的空间感觉和信息分析能力。其次,要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找出地理特征、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理解图像内涵和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掌握了有序、有目的地阅读地图的方法,就为地图分析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最后,要引导学生勤用地图,养成经常性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一些重要的地理界线或地理轮廓很了解,这样遇到地图才能判断所考的地域,根据自己平时对该地域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实习内容:

1、实习区域概况:

渭源县位于定西市境内中西部,北靠安定区和临洮县,东接陇西县,南连漳县,西与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岭向西部的延伸地带海拔在20---—3000米,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摄氏度,平均降水量为20--—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2、实习内容具体情况: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渐抬升,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好汉,登上太白赛神仙”,游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太白山的奇伟雄宏,太白山山势险峻,酷似华山,因此,有“小华山”之称,(如图2)太白山海拔高约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针叶林(以落叶松为主),大约再向上两百多米逐渐由针叶林向灌木丛过渡,树木以乔灌木为主,如:桦树(红桦、白桦)等,在大约20--米处开始有了积雪,此时天上的雨滴变成了晶莹的雪花纷纷落向地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别荒凉,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1、调节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2、水库可以用来灌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如图3)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说于一体,是人们举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许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如图4)到处可见悠闲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晰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闻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图5)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征服万物的快感,此时,又有赞叹人类之伟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包罗万象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触。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6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一、我们一定要夯实基础。我们都知道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忽视基础,建设“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做才能夯实基础。首先,我个人认为要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再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此外,学习地理一定不能离开地图,我们应当把地图作为重点及难点来把握。有时间我们要多阅读并且记忆地图,最好是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来记忆地图。

二、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着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区域空间定位时,这两种能力不可或缺。比如说,面对一个经度和纬度,我们首先该确定它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然后我们可以展开来联想这个国家的一些特征如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继续发散,想想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等基本情况。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发散思维,那么做文科综合的题目时就较容易入手。

三、学习地理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四、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说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我曾经把这种方法戏称为“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区位、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条件、某地的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完全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分析地全面,很容易得到漂亮的分数。

学习地理和学习其它科目一样,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以及气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努力,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8

时间转瞬即逝,学期接近末尾。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国际贸易不是主修的课程,但是加入WTO的中国经济已经与国际完全接轨,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学习对外贸易知识显得十分重要。六个周的学习时间,虽然时间短促,但是在老师结合自身体会的悉心授课下,让我对国际贸易的认识由从最初单纯地以为就是做国际交易买卖有了新的认识:国际贸易学是一门覆盖面广(包括经济学、法律学、保险学、管理学等),细节颇多的交叉学科。对国际贸易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国际贸易的错综复杂性和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课程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全部有关理论;第二章,世界各国管理本国对外贸易的措施,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在管理本国对外贸易方面的一些手段,包括鼓励出口及限制进口方面的手段;第三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介绍了GATT与WTO的有关情况及我国与之的'渊源;第四章、第五章,详细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合同条款及合同的谈判、签订和履行;第六章,基于技术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普及技术贸易知识已破在眉睫,本章详细介绍了国际贸易的有关实务;第七章,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不断发生变化,本章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我国外贸方面的法律法规、贸易状况、管理方式、进出口战略等编入其内。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同另一个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或买卖活动。

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

1、按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和复进口;

2、按商品的形式分: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3、以国境和关境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4、按货物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运输、空运运输和邮购贸易;

5、按是否有第三国参与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前,我对国贸的认识是很表面的,认为就是单纯地做国际交易买卖。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才领悟到,国际贸易学是一门覆盖面广(包括经济学、会计学、法律学、保险学、管理学等),细节颇多的交叉学科。课堂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授纯粹的理论知识外,还会结合一些典型的贸易案例分析,感觉身临其境一样,不仅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还吸取了在以后业务上的经验。案例分析,让我领略到了,国际市

场不只是一个聚宝合,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业务员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细心谨慎,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国际贸易除细心谨慎外,业务员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如买卖过程中,选择何种贸易贸易术语(FOB、CFR、FCA……)、选择购买何种保险(全额险、战争险……)、选择何种收款付款方式(信用卡、汇票、电汇……)、选择怎样的运输路线、面对贸易争端时,该选择何种方式处理(双方协商解决、法院起诉……)等等。还需熟悉每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汇率是否经常波动以及那里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港口的环境分布情况等。

课堂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授贸易专业知识外,还教会我们怎样记些贸易专业术语。例如,国际贸易术语分为:E组(到达组)、F组(主要运费未付组)、C组(主要运费已付组)、D组(到达组)。F组和C组为象征性交货(交货地点都在出口国的某个地点),E组和D组为实际交货。CFR是在FOB的基础上加运费,而CIF则在CFR的基础上加保险费。通过老师的指导性学习,使我对国易实务有了个系统的认识。

学习这门课程不但能了解国际贸易界讯息,同时也使我对国际贸易界有了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国际贸易中的绝大多数信息的发布、交流、磋商、谈判、单证、文件等都是以英语为主,而且都是非常专业和正式的英语。所以今后还得在英语的学习上下功夫,把基本的英语技能掌握好,提高双语沟通的能力,进而在专业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课程中能更好的去深入学习。我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提高。

学得效果:学习国国际贸易之后,我掌握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熟练了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还熟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既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能为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肯分析解决问题胡能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伙了解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到逐步完善,国际贸易理论是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和其他国际经济学的基础,拓展国我的视野,增加国我的知识面,让伙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弹指间,一个学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即将结束了。通过高老师的悉心授课,使我深深体会到国际贸易学有多么的错综复杂。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前,我对国贸的认识是很表面的,认为就是单纯地做国际交易买卖,没有什么多高深的理论。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才领悟到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经济贸易与实务对个人、对

企业、对国家具有深刻的影响。合适的贸易政策有利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较大的利益,正确的应用贸易技巧可以为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利益。甚至说它可以影响国家发展,关系到一个企业或一个的成败。

这次选修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介绍了国际贸易术语中六种常见的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以及CIP,介绍了他们之间的风险的转移,买卖双方的义务不同。贸易中不的同角色选择不同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利益。还学习了国际货款的收付,它包括票据(汇票、本票、支票)、汇付、信用证、托收Collection等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贸易术语是构成国际贸易单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又称为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同时还是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而交货地点往往成为划分责任、风险、费用的界点。商品交换离不开运输,对外贸易运输是外贸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外贸易

运输方式种类很多,其中,海洋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

货运保险与货物运输一样,是国际贸易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险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也较复杂且技术性强。货运保险的种类取决于运输方式,而海运又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海运货物保险在国际贸易中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价格、装运、结汇是国际贸易中的三大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大多以汇票作为支付工具、以信用证(L/C)作为支付方式进行货款的结算。货款的收付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受到各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做国际贸易除细心谨慎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如买卖过程中,选择何种贸易贸易术语(FOB、CFR、FCA……)、选择购买何种保险(全额险、战争险……)、选择何种收款付款方式(信用卡、汇票、电汇……)、选择怎样的运输路线、面对贸易争端时,该选择何种方式处理(如:双方协商解决、法院起诉……)等等。还需熟悉每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汇率是否经常波动以及那里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港口的环境分布情况等。

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强和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大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贸易竞争已越演越烈。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争夺21世纪经济制高点和和控制国际市场的斗争,即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人才。最近的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国际贸易。这不仅仅说明,国贸除具有挑战性外,还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通过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为我国创汇,同时也快速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从扩大了

我国人民就业与再就业的机会。另外还知道,即使是一个欠发达国家也可以参与国际贸易并取得高于本国的利益。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我们的人生规划以及今后的就业是很有帮助作用的。

课堂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授纯粹的理论知识外,还会结合一些典型的贸易案例分析,感觉身临其境一样,不仅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还吸取了在以后工作上的经验。案例分析,让我领略到了,国际市场不只是一个聚宝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除了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特别是牵扯到国际贸易更需要细心谨慎。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在合同上一字之差可能牵扯到极大地利益,一字之差将会涉及到责任的转移,风险的转移,而这些对像我一样的工科生来说是十

分欠缺的。所以在学好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今后工作中不至于找不到头绪,或是在贸易中吃的大亏。学习这门课程不但能了解国际贸易界讯息,同时也使我对国际贸易界有了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教材由蔡运龙主编、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共设计六个单元、21课,设计课时在45节左右。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删减了大量教学内容,降低了部分教学要求,但对于地理学科最基础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并没有削弱,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教材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十分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和价值观的培养。为此,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和讨论课,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以下,对各单元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运动有关。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和生产、生活必需的各种资源。因此,要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本单元作为教材的开篇,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本单元安排了4课。其中,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就相当于英语中的abc,一旦学生不能掌握,往下就没法学了。其中,经纬网和地球的公转还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地球公转模型等教具必不可少。不仅教师演示,还要学生亲自动手,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学目标包括平面图的识别、地图基本要素的了解,以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基础知识,又包括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等基本技能要求,还包括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应用地图查寻有关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地图成为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着地图“识、绘、用”的思路展开,自始至终贯穿、渗透了“地图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这一主题,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学习深入。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地球海陆面貌及其变化,是系统学习世界地理的.开端和基础。从空间认识的层次看,在学生形成了经纬网地球概念之后,覆盖其上的就是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分布,即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分布,因此,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构建了学生空间概念的第二层次。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图象,包括“半球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分布”、“东半球地形”、“西半球地形”等,使学生的半球知识得到深化,丰富了学生对地图的认识。重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在自然地理各要素中,气候与其他要素的联系性最强,对于认识世界自然环境最为重要。本单元既是自然地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铺垫。

教材安排了天气与生活、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气候的主要类型、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等内容。其中,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前三课内容的概括和综合,也是对前三课知识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今后分区地理的学习。同时,这也是一个难点内容。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20xx年8月26日来自全市三四十初高地理教师齐聚连云港外国语,参加为期一天的暑期中小学及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一天的活动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上下午各安排了两个专题讲座,这四个讲座既有华师大的博导、南京教研室的专家,也有本地的日趋成熟的教师,四位老师的讲座涵盖了课堂教学最新的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设与翻转课堂以及地理高考命题中能力立意的探索等等。

一天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注重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或欠缺专业知识,自己都不能弄懂相关的专业知识,那又如何讲解各学生听呢?南京教研室的陆老师,是一位博导,看年纪差不多五六十了,她做了题为《聚焦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整个讲座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不仅从我们身边的实例入手,还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将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融入到了讲座里,顿时令我们眼前一亮!

二是,关注地理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华师大的卢晓旭老师以连云港市几位老师的投稿论文为载体,阐述了地理教学应本着科学化的思路;以自己所授的研究生和一些实例为切口,阐述地理教学实践性问题的研究等等。

三是,紧跟课堂教学新潮流和新思路。微课、翻转课堂、慕课……这些新的地理事物不断跃到我们的眼前,如果还是不问不管,那就OUT了。来自连云港海滨中学的丁老师下午一开始就给我们做了关于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的讲座,丁老师,一个年轻人,好学、好钻,有着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着实让我们与会的各位同仁自叹不如。丁老师用了大量的视频,尤其是一些微课视频和图片,阐述了什么是微课,如何微课制作等等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具有一股子喜剧的色彩。

四是,探索高考地理命题的能力立意。每年的高考试题是如何出来的?是注重知识考查多些,还是能力考查多些,来自华师大的这为老教授,为我们重重地上了一节课,虽是第四场讲座了,有些疲乏,但反而越发精神了,老教授的讲解以上海市这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为例,提供对比分析、图文转化、热点剖析等,探讨了高考地理命题中能力立意的研究,给我们与会者以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满满一天的舟车劳累,但收获是满满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本学期,全组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发展师生的潜力,鼓励师生创新。积极开展教研教改,使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一)加强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教研,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教研,全组教师交流经验,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大大提高每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和运用能力,更加主动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的推进。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能力培养、练习测试,研究新课如何导入,“活动”如何处理,知识如何落实,能力如何培养,课标如何实现,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备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课。发挥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并和教学反思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师了的业务素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二)认真作好听课评课活动 。

本学期,学校继续举实听课、评课活动,听课前组织全组教师为被听课的教师集体备课,要求被听课教师说课,课后要及时组织教师评课,指出其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坦率而真诚地交流意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借助了张彩玲老师的公开课及优质课比赛、于文燕老师骨干教师的评选、暑期远程研修的磨课、微课程的评选等活动,加强了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陈出新,组员之间形成了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力争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研组。

(三)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强调了优化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价、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教师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四) 继续重点抓好图示教学法课题研究工作。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形或图象来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学期主要从以下方面的研究。

1、读图方法研究

包括学生读图习惯的培养,各种类型地图、图表的读法,读图形式的利用,读图能力的提高等等。

2、多媒体地理课件的实用性研究、地理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等。

(五)创建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地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努力,继续探索有关地理教学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其程序如下:

1、情景导入、认定目标。通过情景导入,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三维目标呈现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对教材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生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难一点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完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拓展目标。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适时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以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

4、小结提升、训练达标。

根据学校要求,本学期把达标测试作为重点研究。

(六)认真做好了带新工作,在教学、讲评方面予以指导。尤其是督促年轻老师做好迎接区跟踪指导课的准备,苦练基本功,争取好名次。

(七)本学期组织教师参加了本年度地理优质课评比,微课程评比,骨干教师的评比、公开课的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地理不同于政治历史有那么系统的知识框架,地理知识较分散,所以不容易记忆,但有良好的学方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下面就是我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2、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二、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祝你们成功!

三、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四、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加了为期5天的乡村休闲旅游研讨班专题学习,整个研讨采用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等形式,既重视理性知识、又重视感性强化。五天的学习,使我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这一新兴朝阳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又进一步拓展了思路,可谓收获颇丰,启示颇多。

五天的培训学习虽然短暂,但学习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信息量非常大,针对性非常强,本着求思求索求用的求学态度,本人全力用心地投入整个培训学习,得到了很多的收获:一是增加了知识,拓宽了视野。通过几位资深教授的生动讲解,使我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本质内涵、目标定位、发展模式以及新农村建设与之关系等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二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信心。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先后对长兴城山沟桃源山庄、水口乡顾渚村、柯城七里乡黄土岭村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进行了实地考察,特别是感受了黄土岭村的农家乐发展历程,彻底打消了我对偏远乡镇发展农家乐的疑虑,进一步形成了对发展本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共识,坚定了发展信心。三是借鉴了经验,拓宽了思路。在学习和考察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引发了我对本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创新了理念;学到了很多关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和实际可操作的办法措施,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所考察之地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使我耳目一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先机,先行一步,谋划发展好今后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了当前我镇党委、政府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结合培训学习,本人就探索我镇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作了几点思考:

一、现状分析:

黄沙腰地处乌溪江源头,是西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而且素有“野人“传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就坐落于此,可谓占据了“青山、绿水、好空气”的独特优势;保存良好的百年徽式古建筑群——李家大屋和李氏宗祠,为黄沙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民间“天师舞”、东坞花灯、剪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和民俗物品收集较全的民俗馆,黄沙腰烤薯、腊肉、高山茶、高山云雾梨等特色农产品以及丰富的农耕文明等资源。这些资源基础,都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制约我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交通,从遂昌出发到黄沙腰(中巴车)还长达2.5小时,小车为2小时,而且道路弯多岭高坡长,因为交通条件的落后,现阶段而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但是随着遂江公路项目一期工程的确定,将打破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第一“瓶颈”,彻底改变西部乡镇的交通环境。交通的全面改善,可实现黄沙腰旅游的全面开发,并与江山江郎山风景区和湖山温泉度假区相呼应,到时黄沙腰区块完全有理由成为遂昌大旅游中的腹地,也必将迎来我镇乡村休闲旅游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得遂昌的旅游线路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交通问题一旦得以解决,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这一平台引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实现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转业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模式质的转变。

二、发展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初步构想:

我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为:把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作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一切入点来抓,重点依托我镇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人文建筑、民俗风情以及特色农业生产活动,探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游在农家、乐在农家”为核心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走出一条“以农为本、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强农兴旅”的新路子。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促进自然禀赋、地方人文特色的有效结合,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村容村貌优美舒适,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同时通过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带动走出传统农业、摆脱传统农业,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惠及农民。为此,下步在全盘筹划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围绕“推进四项举措,抓好四个结合”的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办出特色。

1、推进四项举措。

一是规划先行,合理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和“先发展、后规范,先服务、后管理”的要求,把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规划放到全镇整体发展的大系统去思考定位,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组合起来,做好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的重点放在具体的乡村旅游点上,明确本地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相关配套、环境保护等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描绘,然后按长、中、近期分步实施。把有条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然后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规划引导、项目引导、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做好结合和创新的文章。依托九龙山的生态资源和李家大屋的古建筑文化,着重在黄沙腰村和杨茂源村探索一批农家乐示范点,以点带面,然后辐射全镇。

二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遂昌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建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把兴办乡村休闲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

三是引导宣传,形成合力。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对于我镇农民而言,还是个陌生而全新的产业,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一旅游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因此,正确的引导和广泛的宣传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信息栏、标语、座谈、组织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体意识,积极培养领军人物。另一方面积极挖掘资源文化特色,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影响,积极营造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软环境。

四是整合资源,重点扶持。研究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扶持政策,将干部帮扶资金、欠发达奔小康扶贫资金、政府财力等资金进行整合,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积极性高的村或农民进行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的重点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以此拉动村、企业、农民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促进加快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把加大生态建设步伐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强大推进器,立足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坚持建设与整治并重,保护与节约并举,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特色。探索生态公益林建设及管理新机制,严格林木限伐,进一步做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加强林政管理,积极发展庭院林业,开展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户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兵等创建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全面开展生态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农民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深化绿色殡葬,减少青山墓地。以此规划、保护和利用好我镇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保障。

二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围绕竹、茶、高山蔬菜、烤薯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种植结构向综合农业转变,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做大做强以东坞为中心的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和以大洞源为中心的高山蔬菜示范基地,做精做深特色农产品烤薯的系列化、多样化加工,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供产业支撑,同时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今后集观光、采摘、参与农事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打下基础。

三是把村庄整治、示范村创建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在实施村庄整治、示范村创建时,着重把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所需元素与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整治“脏、乱、差”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整合,重点倾斜,布局好建设好重点村房屋、道路、水、电、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把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色、功能得以体现,尽量突出差异性,坚持个性化发展,以呈现“古、俗、土、淳、秀等特点。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面貌和品质,还可以通过改善设施条件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进一步拓展旅游的休闲和体验功能。

四是把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相结合。民俗文化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灵魂和精髓,着力在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好黄沙腰村古建筑群,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加大对民俗馆的管理,提升其档次水平;传承保护好“天师舞”、剪纸、花灯等民间非物质遗产,同时将这些文化项目揉合到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去,突出文化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做到进入一个村庄,就能了解一方风情,感受一份愉悦,体验一种文化。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四、总结反思要及时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四、总结反思要及时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近两年来,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走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 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 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 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为。第四.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 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 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 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 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 创新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觉没有收获。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

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

3.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每上完一节课,首先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看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课后记录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其次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听取学生意见,上完课后,分别叫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学生,听听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人文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是培养学生掌握小区域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可以学生印证在课堂上和教材所学的人文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地力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结合实际研究问题的初步训练,为从事专业工作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实习的要求:

(1) 掌握实习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条件与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了解实习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 了解实习区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如何利用社会文化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4) 探讨不同自然环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 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

村落的选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

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理水观念

走进村落,便为其丰富的水资源所吸引。该村座北朝南,东西两面均有山溪河流突起村庄。

山环水绕古村庄,南湖自古津玻璃,天杰地灵之月沼,碧波荡漾映古墙……宏村水系景观最美的属月沼和南湖,因其民居建筑以及周边合理的水系规划所形成的独特的水脉景观而著称。把自然与人文天然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月沼

月沼是宏村牛形村落的“牛胃”,是由一泓天然泉水扩建而成的月沼常年活水长流。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融合,它将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两股活水融合后,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年年不竭。

南湖

湖位于宏村南首,南湖的开挖是继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是村中水的总汇之所。

我们从宏村的理水观可以总结出几点启示。第一,从整体、全面的宏观视角出发,通盘考虑,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无规划盲目建设;第二,贯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宏村水系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而不是破坏自然和滥用自然。从而满足了世世代代的需要;第三,集实用、功能与艺术为一体;另外,宏村水系是在环境和人口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改造,修葺使之完善的长期过程。

马头墙

宏村建筑的另一特色,民居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

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

人地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景观是人类为满足某种需要有意识的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的景观。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定地域人地关系的反映。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必然要通过文化景观反映出来,任何文化景观本身都肯定烙有人文环境的印记。

通过宏村我们了解到徽州的生活民俗。我们可以想象到把一个小村庄打造成一个旅游村庄是何等的突破。以前我总是认为村庄都是宁静的、和谐的。还有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我记得最深的就是家家都是被水环绕,那种人文景观体现出宏村的理水理念。这种人与自然地关系可以说是十分融洽的。我不知带见过多少的山村都感觉越发地城镇化,纯的山村景观在我们东南已经很少了。去的人的同时,可以感觉到宏村比任何一个村庄更商业化,真的,我没有去调查宏村是否还有农业、种植业了。但我可以推断出宏村的农业已经淡出,那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个体户,纯粹的徽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在那独特的小巷、流水的环绕。而竹雕文化也就孕育而生,这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收支平衡(这是自己随意发挥的,没有实际调查与查询资料,希望理解)。同时,由于当地与黄山较近,茶行业也有所发展,如:黄山毛峰、红茶等。

村落文化、民俗:

民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传承等。

日前,西递古村落完成了抛绣球、祭祖两项徽州风俗表演标准的草案编制及上报工作,让抛绣球、祭祖两项表演穿上“标准”绚衣。歙县挂贺联、歙县祝寿、歙县抢亲、歙县婚嫁、涉嫌年节、涉嫌称呼、歙县讳忌等民风民俗。

总结:

皖南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呈现地,是徽州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释者。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宏村---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持了最初建筑的特征。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

如今,宏村也正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宏村早已不是那几百年前的那种自然村庄,它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喧闹。南湖书院早已听不到朗朗书声,而只有导游的说辞。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就可以发现,宏村的水系已不是那么的清澈,渐入浑浊与富营养化。

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时刻都应该注意要做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而这也正是我们应该是思考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实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旅游参观,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人文景观与人地关系的内容与深刻含义,为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但愿吧!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

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应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落实主干核心知识,注重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应用,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际的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关注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等,真正地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一、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骨干教师又该如何做?

在培训中,聆听了方元山老师的精彩报告后,我受益匪浅。

方元山老师的讲座题目是《教师怎样成为教学骨干》,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地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这些观点给我很深的印象,方元山老师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

二、在培训中,我们还听取了余文森教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的报告,让我茅塞顿开,现代的教师要具有管理职能,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他还阐述了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三、培训期间,我们还听取了程琳副教授的《心理辅导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使我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了解自己;懂得了要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如何化解不顺心的事;做到每天以积极的情感为主,鼓励自己。通过这个培训,使我在工作中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

对照余教授的报告,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四、在培训中,我们还听取了杨建华博士的讲座《教师如何从事教育科研》,系统的讲授了教育科研课题的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与步骤等,都系统的学习了一次,从理论上对教育科研方法、程序及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有所了解。而且使我更明白了科研与教学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研究越深入,教学越生动活泼,得心应手;反过来,教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又促使教师去进行科学研究,去释疑,解惑,进一步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在我们学校,初一、初二年段均参加了新的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寻,深入研究,从而取得满意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创设情景、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的CAI课、难忘的野外实习等,都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积极创新,大胆尝试。如我在讲述“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采用生动的体态语言“手势法”,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代表实际风向,在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大气运动的原理,增强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学习的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还需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应抓住三个环节:课前、课堂、课后。首先,课前应注意必要的预习。当然作为非重点科目,学生对其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加以补足,利用上课前花上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本堂课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其次是课堂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指导。通过课堂上必要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当然也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强调学以致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且还需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如果有,此时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了他们大胆地探索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逐步地充实自己,提高了对地理知识地认识水平。最后当然也少不了课后的巩固。除了完成相应的作业,还应注意生活中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这也是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所以应不时的提醒学生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溜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所需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应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演讲比赛、进行正反辩论赛、实地考察撰写小论文、参加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课堂内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创新能力,树立了良好的人格品质。这对以后的学习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为此,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自由的发挥,激发他们去求知、探索,努力使他们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近日,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对于“四合一”教学模式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就一些问题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1、课程导入

课程的导入,应当对学生有冲击力。一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很多时候取决于新课导入。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这一课,我设计的课程导入为:古往今来,人们对自然界的山水美景总是充满了好奇,有太多关于的名山大川让人流连忘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等。山地是陆地的骨架,我国2/3的陆地都是山地。我很喜欢旅游,也拍摄了很多关于山水的图片,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几幅图片。

2、问题设定

关于已讲过的知识可以设计1—2个问题,新授知识设计1—3个问题,相关知识设计1—3个问题,小测验设计6—8个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有:学生抢答;教师指定某一卡号学生回答;上台板演;上台修改别的学生答案等。

3、问题解决

学生在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之后,老师简单介绍专业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借助作业纸完成两个相关问题用以加深印象。完成之后,请学生举卡片出示自己的答案。教师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用卡片展示正确答案,并请做对的.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路。若出错率较高,则教师要进行讲解,再出题目进行测试。

4、评价体系

学生参与抢答并答对会得分,参与综合题板演会得分,作业按时完成会得分,小测验得分率(例如6个题答对4个,得分率4/6),小组别的成员答题得分等等,然后形成一个自评分数(个人得分、小组加分、整体积分)。每节课有个教师打分。

5、奖励机制

教师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标准:考试成绩+积分。奖励方法: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总结,利用带领学生外出游览周围的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濮水小镇等人文景观或者去肯德基等大吃一顿,为每一位进步较大和总分前三的同学及小组颁发奖状。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转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学,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再通过质疑求异活动过程,让学生探讨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与建筑设计关系等生活实例,提高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关注的是全球问题及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因而对学生参加探讨活动的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奔放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伟大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用科学的智慧,用一方方水土,培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地理标志产品,它们是我国富饶物质文明中璀璨的明珠。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随着时空的变迁,很多地理标志产品已逐渐淡出现代人的视野,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也似乎慢慢地被历史尘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系列丛书,让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得以经典荟萃,文化传承。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从产品概况、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文化积淀、品牌建设和知识链接六个方面对我国一千多个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内容充实,文字优美,辅以精美的图片展示,让人心弛神往,如醉如痴!

地标产品之美,美在产品。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了地标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质量特色,让经典重现。无论是深藏于沃土的长白山人参,还是巧夺天工的景德镇陶瓷,寥寥数语,精美纷至沓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产品概况”为你开启了地标产品的探知大门,让你耳目一新,为你逐一还原地标产品之美。

地标产品之奇,奇在地理。地标产品的神奇在于它独特产地的地理条件,无论是原料,还是加工工艺,都与当地气候地质生生相息。正如茅台之醇离不开茅台镇清洌的赤水河,武夷岩茶之清香得益于灵秀的武夷山。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河水来。“地标地理”除给你带来祖国神奇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地形地貌外,还将为你步步揭秘地标产品之奇。

地标产品之韵,韵在文化。每一个地标产品蕴含着中华大地的地域文化,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或传说。杭州丝绸上可以追溯到黄帝元妃嫘祖,新兴皇帝柑有六祖惠能的印记,陶艺界的南刘北张,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文房四宝无一不有地域和传统工匠的文化韵味。“文化背景”让你在品鉴地标产品自然属性之余,细细品味地标产品文化之韵。

地标产品之厚,厚在积淀。地标产品的生命中沉淀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折射了文人墨客、达官贵族、平民百姓的生活。品岭南荔枝,吟东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尝马坝油粘,追思13万年前曲江马坝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文化积淀”帮你在享受地标物质精美的同时,深刻感受地标产品历史沉淀之重。

地标产品之承,承在品牌。文化需要传承,品牌需要建设。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今,作为历史瑰宝的地标产品也是如此。可曾想过,作为沉香珍品的莞香几乎销声匿迹,正是由于东莞尚正堂公司的大力弘扬和品牌建设,才得以传承光大,并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将带领走进那些传承和引领地标产品发展的龙头老大。

地标产品之赏,赏在知识。了解地标产品,是为了鉴赏和使用,而地标产品的鉴别、挑选、使用或收藏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相关知识。宜兴紫砂壶需要养,潮汕功夫茶需要功夫,杭州丝绸需要鉴别和保养……对地标产品,是暴殄天物,还是如数家珍,得心应手?“知识链接”将按图索骥,为您提供科学实用的地标产品鉴赏知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神州大地,山明水秀,物华天宝。让我们循着“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逐一从远近高低去认识中国地标产品,解密它的真实面目,真正品鉴它的美丽、奇特、韵味和厚重。

关于地理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一、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二、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1.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七、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八、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

九、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十、抓“对比”找“异同”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