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读书心得作文600字左右(精选6篇)
《罗克练摊记》
这个暑假里,罗克练摊记?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克是一只大灰狼,但他从不杀人杀动物。
这天晚上,罗克去逛小吃夜市。他来到兔记糖葫芦摊位前,一连吃了七串糖葫芦;他又到杨记馄饨,吃了五碗馄饨。虽然罗克的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可是狐记春卷的奇香又把他拽到摊位前,吃了十四个春卷。
罗克看着哗哗挣钱的摊主们想,我也应该干点儿什么?罗克爱钓鱼,他准备办一个罗记烤鱼串摊。
罗克赶紧跑到河边钓鱼。罗克今天运气格外好,不到十分钟,他就钓了二十桶鱼。
罗克回家后去工商处办营业执照。几天后,罗记烤鱼串摊开张了。
第一串烤鱼熟了,香味儿把顾客全吸引来了。罗克说:"我先尝尝味道怎样。"罗克一口把鱼吞了下去,满嘴是油。顾客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第二串烤鱼熟了,顾客们再次把钱举过头顶。罗克叫道:"为了你们的健康,我要负责呀!"说着,罗克稀里哗啦又把鱼吃了。"别急,第三串鱼马上就好!"罗克说。
第三串鱼熟了,罗克二话没说,一下子把鱼吞到了肚子里。
伴着顾客愤怒的叫声,罗克吃了28串烤鱼。
第二天,罗克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了。
罗克决定在家里海吃烤鱼串。
第一串烤鱼下肚,没昨天香。第二串烤鱼下肚,罗克直皱眉头。第三串刚入嘴,罗克就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分享,有肉一起吃才香!我以后要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做个大气的人!我会把不舍得吃的巧克力分给果果吃,也会把3D立体贴纸分给朋友们。分享会让人感到快乐的!
学,可以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越觉得自己微小、浅陋。之前的我,总以为自己可以胜任初中教学这份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与浅陋,真是书到用时方很少,于是在教学之余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历史竟可以这样读》一书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所作,非常有趣,作者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伸手可及、活力四射的历史画卷,让我在轻松愉悦中了解到历史知识,而这一点正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地方。读完该书之后,我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行为,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活动明显缺乏趣味性,春秋之前的内容,由于史料缺乏其中有很多历史神话。该书很好的抓住了趣味性这一特点。对比自己所制作的课件,考古资料和图片挺多的,但自己却忽视了神话,如果能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偶尔穿插些历史故事、神话等,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肯定能提高很多。因此我计划在讲《西周的兴亡》一课时,牧野之战时借鉴其中涉及到的小插曲,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认识到武王伐纣是正义的、不可阻挡的。如果早阅读了此书,之前在讲原始社会和远古的传说这些内容时肯定会更有趣、更形象生动,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
读完该书之后,我觉得自己今后一是要自己加强专业的学习,二是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定要多看书,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左右逢源,讲知识点时能信手拈来,如能借鉴该书的表述方法用来上课的话,那课堂一定有趣,充满欢声笑语,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知识也有它的严谨性,趣味在教学中就像做菜的调味品,不可或缺但也不能过分强调,要恰如其分。同时我觉得对于学生学习成长有益的书,可以推荐给有时间有精力的学生课后借阅,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二是可以更好帮助他们掌握上课所学内容,很多东西都是课堂学不来的,渐渐地让学生去发现历史的有趣,这比上课老师单一的讲述更有效果,因为这是学生自发的学习与兴趣。
在八中这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的校园里,让我们走进书本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与经典对话,可以让人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更多一点热情和关爱,让书籍成为我一生的挚友!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上星期的某天我班上的邓可晴兴致勃勃地把它带到学校来,倒是让我先睹为快了。这是一本以散文的形式写成的小说,通过写“我”到各个地方去打猎时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生活。
这本书深深吸引我的原因首先是作者对大自然风光的精彩描写。我的童年生活里也有田野、森林,小河和溪流,可是,我从来没有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妙之处,然而本书中作者那生动、形象的描述激起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勾起了我对童年时代暑假生活的美好回忆。每每读到诸如“我坐在一片白桦林里,秋天的天气有点怪,一会儿阳光普照,一会儿又下起了小雨,天空中时而飘满白云,一忽儿又都散得干干净净,蓝蓝的天空显得纯洁、平静而温柔……”这样的句段时,都会有一种想放声朗读的欲望,的确可以陶冶性情。
其次,本书二十五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善良的农民,有受欺凌的农奴,落魄的小地主和冷酷无情的贵族地主,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都留有余地供读者想象和思考,有着意犹未尽的滋味。
书中的“我”是贵族出身,因为所受教育不同而与其他贵族地主的言行举止大相径庭,他以一个受人尊敬的猎人的姿态记录了农奴们平凡的生活故事,但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和农奴深切的同情之心,对贵族地主的高傲和自私还大胆地给予了讽刺和鞭挞,这一点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我欣赏书中的“我”,因为他热爱生活,因为他风度偏偏,因为他腹有诗书,因为他爱恨分明,更因为他“出淤泥而不染”!
《骆驼寻宝记》
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轮回,365个早晚如白驹过隙,365天前,我还是一个初一的考生,而今天,理所当然地,我要在“一”下面加条长点的横杠。物是人非,而唯一没有使我抹去的,是那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
也许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可我却仍然记忆犹新。为什么?为的是它的精神,一种至今震撼我的博大精神。
文章中,骆驼是主角,在它得知有宝可寻的消息后,和其它动物一样踏上了寻宝的路,也没管自己是个跛子,毅然地朝目的地前进,也不管路上的艰难险阻。面对其他人的退缩,它仅是莞尔一笑,没有与它们同道……其实,故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骆驼已有了几分敬佩。至少它有别人没有的执着与追求,至少它没有退缩,至少它会朝着自己的信念前进。
再回到情节中,最后骆驼没有伴了,它只身一人,忍着疼痛,带着追求,爬山涉水,挤过险滩,多少阻碍也阻止不了一颗执着的心,终于,它成功了,终于成功了。谁都为它高兴,谁都为它深感荣幸,自然地,它要挑选属于自己的宝了。起初我并不太好奇它寻宝的结果,因为常规下一个人努力追求的,无非是自己所想得到的物质需求。可是骆驼给我的感撼却不仅仅是它的顽强毅力,它竟然抛下它的物欲,寻了一个“变沙漠为绿洲的宝”,它要让大家一起分享它的“宝”……
全文至此,我怦然心动了,我没有想到,它竟然那般无私,不是因为我没有用好眼光看待骆驼,而是它太伟大,将我震撼。我钦佩它,欣赏它,更崇拜它,这也是我依然不忘的最真实的理由。
原来,执着背后的,是一颗无私的心灵。
当我得知国庆节有十本书要读时,心里是十分懊恼的,本还想着好好玩玩,放松放松呢,但转念一想,我确实已经很久很久未曾读过书了。这样的一个假期能安心的读读书,也是十分惬意的事。
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研修与成长,发现我们学校某些现状与实小刚起步处于相同时,我开始越读越有兴趣。我校的某些做法是创造性的学习实小,这使我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读完本册书的一大半,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素养在研修中的提升。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目前所急需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性循环是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也只有通过研修性的变革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是教师的各种素养转化为教师新的行为能力习惯与专业生存方式。我觉得,实小的研修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构建的:
(一)完善教师研修制度,变“专门”为“日常”。
实小的研修形式很多,如“自我研究性学习研修”“论坛式学习研修”“沙龙式研修”研修组织有校级的,有以学科为单位的,也有教研组的组织形式。注重以课题和专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研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每一单元的整体设计,每一节课的创新亮点,都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了教研文化。
(二)建立教学反思与重建制度,让教师学会思考
教师的反思与重建促使实小教师们持续主动的发展,反思形式也十分多样,如研讨后的教学随笔,课题式反思,学校通过“上交,上选,上榜,上网”等方式评价,促使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不断地放大,修改完善,达到提升。
(三)探索新型研修方式,提升有效性
各学科带头人立足学科,深入了解教材,开展课型研究,创出“案例对比”“前移后续”等校本研修方式,形成“全科教师一个不少”的校本研修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提升,教学研究方向更明晰,方法也更具针对性。
(四)强化骨干队伍建设,突破自我,发展自我
实小为教师们搭建了丰富的成长空间和平台,有传统的师徒结对,还成立了“磨课俱乐部”,“名师工作站”等,并建立了专项的经费,鼓励骨干教师发挥出他们的引领作用。
这些教研活动让我想到我们康园大家庭,虽然我们缺少骨干教师,但教研也日渐深入。我们每个年轻教师的心中,拜师活动在校长的努力下正式启动,我们每个徒弟都有了自己的师傅。外出听课,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主动。在办公室里,各教研组就班上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想对策。真的希望,在这种教研氛围中,我们每位新教师都能在康园这个大家庭中快速成长。
爱和自由
之前我就提过这本书围绕爱来写,爱到底是什么?我也从中找到了答案,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得到爱的孩子,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
爱不是给孩子吃饱、穿暖,好的物质生活,爱也不是想给的时候就给,爱更不是帮孩子包办代替做任何事情。儿童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顾和理解,也就是关心他的成长,这才是爱孩子的关键。你每天埋怨他,百分之七十的语言都是否定。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孩子的某些缺点这些都不是爱,如果你爱孩子,就要让他们的精神愉快。
幼儿教师被普遍认为工资不高,带孩子的,挺轻松的职业。在以工资高低,挣钱多少为导向的现在社会,打击了很多人的积极性,甚至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感。
当看到“国际上幼儿教师在最赚钱的职业排位上位居第三”时,我很开心,最起码我可以把这句话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操着卖***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这个行业是很有前景的。
周围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去当幼师?那么点工资,责任又大。混不下去?
“国外幼儿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的人博士毕业直接就去带孩子。人们把最优秀的人放到了幼儿教育上,是因为零到六岁决定人的一生。”
优秀的人才能当好这个幼师,不是混不下去或者没有好的出路才当幼师的。
通过读这本书,读出了一个教育者对孩子科学、成熟、理性的爱。对孩子每一阶段成长期、敏感期的关注。想让孩子变得更好,我想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