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校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
一、开展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中心问题:学校进一步发展问题。涉及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党风廉政等内容。
(二)具体设置的调研内容
1、发展目标定位问题:中心学校是所属19所小学的主管学校,也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有力地提升各小学的办学内涵,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今后,如何摆正学校的办学定位?
2、办学条件问题:在目前这一有利的优势下,我校怎样找到切入点,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3、学校制度问题:学校在作为事业单位体制下,现行的规章制度哪些是利于科学发展的?哪些是需要及时补充、修改、细化和完善的?
4、学校管理问题: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5、目前实际问题:你认为学校、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哪些?又怎么解决?
二、开展调研的简要情况
1、调研范围:部分教职员工;部分典型的家长。
2、调研组织:成立了党总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及教育支部、教育支部、教育支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学校科学发展”专题调研小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收集反馈资料、信息,负责梳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3、调研方式:调研人员深入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电话采访,开通调研热线电话,设立网站留言专栏,在学校内部设立征求意见箱。
4、调研要求:务必要得到第一手真实的材料。调研人员态度要和蔼,要为被调研人员保密。
三、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经过全体调研人员的认真梳理和综合分析,形成如下的共识:
1、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办学品位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坚持加强师徒建设,促进良好的教育风尚形成;发挥少先队等群团组织,拓展教育渠道;突出乡土特色,抓好阳光体育;坚持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2、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的设想是能够实现的,开展布局调整,融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家校联系,争取社会支持。实施校务公开,做到言畅事通。
3、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势在必行的,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把农远工程落到实处,狠抓校本课题研究。
4、科学管理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务实的,要建立科学细致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常规督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倡导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经营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实施综合全面的学生评价。
5、加强控辍保学,全面确保学生指数是硬性的,控辍保学工作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任务,不可懈怠。要依法控辍,劝学控辍,助学控辍,爱生控辍,制度控辍相结合,把控辍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抓。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是服务意识仍需加强。从中心学校的主要业务都是服务性质的,加强服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二是客观条件限制。如硬件建设等等,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尽管中心学校今年多方筹集资金添置了仓里小学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和村小学、雷山小学校园广播系统等,但是仍然不能满足19所小学的工作需求,筹措资金牵扯着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多,要完全满足中心学校的所有小学,任重道远。
三是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科学发展具体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量化的事物,很难在主观上得到19所学校的一致的认同。对于中心学校来说,目前很多的制度和规章,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积累更多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新的制度和规章,并不断完善、修订,同时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
一、 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发生了变化。
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认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即知识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探究、讨论、实验、猜测、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认知、主动建构,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把学生看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不应是只发挥“耳朵”的作用,而应该是多种“器官”参与数学活动。也就是说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真诚互动的,是共同探究知识的“学习共同体”。
二、 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1.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能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能充分与学生合作,让学生始终处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等。
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的问题?”“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谁还有疑问?”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工作量偏大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非常突出,平均年龄41.1岁,许多年过50岁的老师仍在教学第一线;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包班上课,工作负担重,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材和进行理论学习,对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非常不利。
二、农村小学教学现有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农村小学资金短缺、条件落后,有些学校连台投影仪都没有,很多教师上课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大黑板上过家家”的局面,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倡导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等学习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也是当前课改的当务之急。
三、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挫伤了教学的积极性。
城乡教师工资差距过大,乡镇教师工资偏低、待遇教差。农村学校所处的位置往往在村中,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一般,现实状况造成了青年教师吃住都不方便,很难安心工作。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教师的新陈代谢,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的现状。建议各县区每年选用一批师范类专科以上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优秀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一支业务精良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进行轮训,使教师在业务知识、教育理论、教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尽管课程改革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任重道远。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认识问题需要梳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完善,我们将群策群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 两新 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 党建网联工程 ,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 四宜 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 一把手 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 无钱办事 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 个人顾个人 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 落空 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 无地方办事 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XX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 两委 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11400元, 两委 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少数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高,人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农村干部的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不相适应,部分农村干部 双带 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村级组织必须思考 干什么 怎么干 的课题,村干部必须成为 复合型 市场型 民主型 的干部,但目前,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研究市场、招商引资、发展项目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队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社区和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农村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较难;部分改制和停产企业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近两年新发展的26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党员中有17名因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后流出城区;而离退休回村、回社区党员逐年增多,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XX年底,全区1763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739名,占41.9%;35岁以下党员426名,仅占24.1%;全区2582名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057名,占40.9%;35岁以下党员773名,仅占29.9%;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 七一 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为了保证参会率采取发放5-50元 书报补贴 误工费 的办法,但 三会一课 制度的执行依然困难。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在调研中发现,太西街道太西社区有1名XX年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有很多缺失。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政治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接管的改制企业党员,存在人户分离较多、流动就业较多、不满情绪较多的 三多 现象,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