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心得体会3000字(通用3篇)
20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可以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行,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20xx年(审议阶段),全国人大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20xx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20xx年我局食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食安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大力开展粮油食品安全日常和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全县粮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好转,有效地保证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安全。现将xx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县粮食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理念,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副局长贺景文为组长,三股一室和粮食执法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制定了《莲花县粮食局xx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二是明确工作责任。与各公司、储备库签订了粮油食品安全责任书,将粮油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年绩效目标考核。三是强化值班制度。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履职到位。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县粮食局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督职责。一是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和节日期间粮油专项整治活动。全县粮食系统重点加大了对粮油加工、销售企业等进行动态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了出入库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县粮食局严格按照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强化了粮油收购质量安全整治和粮食收购许可准入制度,加大了对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查处力度。三是开展xx年粮食企业经营活动守法诚信评价工作。建立粮食经营者信用信息平台,营造了粮食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环境。加强了粮食质量监测,先后开展了收获粮食质量及卫生安全监测抽样、仓内存储粮食品质检验、军粮供应质量监测抽样等,共扦取样品212个,上报市粮油质检中心检测,全县粮食企业8家获评a级。四是进一步完善仓储管理制度,确保托市稻谷储存安全。为确保全县库存的8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储存安全,县局制定了《xx年仓储管理考评办法》,对辖区最低收购价稻谷库存按季普查制度。通过四个季度的普查情况看,未发现质量安全问题。
三、落实措施,强力推进
“放心粮油”工程既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的“放心工程”。我局始终把“放心粮油”工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抓好落实。一是抓好粮食仓储物流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争取到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和县粮油质量监督检测能力项目建设,抓好“放心粮油”工程和诚信企业创建,全县建成“放心粮油”生产经营单位6家,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粮油”二是加大争取支持力度,抓好农民科学储粮仓制作和销售。为落实好国家惠农政策,根据省局统一安排,我县今年承担了全市农民科学储粮仓定制任务,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民认购农民科学储粮仓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在县电视台打广告、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农民积极认购,到8月底我县认购了1710套,超额完成市局分配我县的认购任务。三是完善军粮和应急保供体系建设。设立预约电话实行预约送货上门,无条件满足部队对军粮品种正常的调剂和串换,竭诚为部队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实现了部队满意、政府放心。进一步提升了粮食应急加工、运输和供应等保障能力。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20xx年,全县新增了8个粮油应急网点,实现了13个乡镇全覆盖,新增了3个粮食价格监测点,及时掌握粮油库存、市场购销、价格运行态势,为全县粮油市场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粮油识别能力,普及粮油安全科学知识,县粮食局加大了粮油安全宣传力度。上半年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粮食文化、粮食流通环节损失情况、科学储粮技术、规范化管理和绿色储粮等方面开展了宣传和咨询服务,展示了农户科学储粮成果,介绍“放心粮油”知识,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为群众解答了大量关于在种粮和储粮方面的疑问,并发放了有关储粮技术、粮油食品安全、怎样使用绿色环保储粮药剂等多方面的知识宣传单2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1000余人次。下半年开展xx年“世界粮食日”爱粮节粮宣传活动。10月16日至22日,我局会同教育局、农业局、科技局、妇联等部门在莲花一枝枪广场举办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洪峰同志莅临现场指导,莲花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这次宣传活动紧紧围绕“爱粮节粮保安全,优质优价促增收”活动主题,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在宣传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板块,以及现场讲解等形式,向过往群众讲解粮食种植和保管相关知识,着力提高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保粮水平,引导农民向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理念发展,促进粮食消费转化大升级。通过这二次大型宣传活动让群众更直接的感受到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群众更方便、更详细的了解到节粮减损、科学食粮和粮油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了公众爱粮节粮意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节粮爱粮反对浪费”的社会道德理念,形成“节粮爱粮,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粮食局现属事业性管理单位,其行政职能已去除,严重制约了粮食执法力量,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难度大;
(二)是由于办公经费紧张,县粮油质量检测设备都已老化,难以准确鉴定粮食质量,与现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因待遇等问题,县级粮油质量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不能保证应急需要。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心得
20xx年,我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把加强药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作为践行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预防和避免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将我镇xx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固守工作职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镇从年初开始就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镇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县食安委会议精神我镇迅速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场监督管理所、派出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站、卫生院及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工作格局,专门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及时召开了“四员”工作会议,以及各村书记、主任和食品生产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题工作会,会议传达了县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我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并与各行政村签订了xx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
为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抓好、抓彻底,我镇特制定了《户胡镇xx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和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四员”工作职责和义务,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建好监管队伍、监管网络、落实工作责任制、抓重点领域重点阶段的整治,全面扎实地开展了全镇食品安全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利用学校刚开学之机,由镇相关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上了一堂食品安全知识课。还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会议等形式宣传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粮、油、蛋、奶、茶、饮料、蔬菜、自来水等安全常识,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同时,利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公告,宣传使用不合格食品对人民群众身体的危害性、食品中毒症状、急救措施等知识,增强村民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食用食品的鉴别和预防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全面普查摸底,重点检查整改
为了摸清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由镇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全镇食品生产经营领域、小作坊和餐饮的全面普查,造册登记,摸清底数。据统计,全镇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共43家,食品行业的经营者109家(餐馆单位31家﹑小吃店及早点店27家),xx年全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4次的全面检查,重点对产品质量、食品市场、集贸市场、小作坊、餐饮服务行业、学校食堂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下发了整改文书,要求及时整改,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与劣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维护了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农村食品市场的秩序。
四、注重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
全镇根据市、县两级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全镇一年来共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项整治:
(一)大力开展农村食品市场监督整治专项行动。xx年我镇进行了多次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以农民日常生活需求最多的鲜肉及肉制品、食盐、酱油、大米、方便面、糕点、散装白酒、啤酒、饮料、奶粉、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和各种小卖部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农村食品市场无证照经营、掺杂使假和经营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及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以及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检查,充分利用了村级班子力量,及时掌握信息,由各村协管员和信息员主动上门检查、备案,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一年来我镇先后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5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85家、自办宴席102次,查处无证经营户3家,对抽查不合格的食品坚决清理出市场,从而净化我镇食品市场。
(二)积极开展好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进校园食品管理,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学校利用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板报、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xx年,我镇对辖区内2所中学9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8所幼儿托管中心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校园的食堂现状,重点是食堂的设施、有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留样、食材来源以及索证索票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校园周边商店、饮食摊点的安全情况,重点是证照情况、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通过检查落实专人负责校园食品卫生,建立食品相关制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的规范措施。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对全镇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点进行了全面整顿排查,重点检查卫生条件、生产经营范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内部卫生管理情况和索证制度执行情况,对从业人员健康达不到要求的责令整改或停业整顿。提高了食品经营许可准入的门槛,督促了企业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了我镇食品生产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重点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一是利用各村建立的“一会两站”,充分发挥“12315”的申诉举报职能;二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确立“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关口前移,依法监管”方针,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把假冒伪劣食品拒于市场之外;三是重点打击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等行为,对侵犯他人商标、名称和包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五)全力保障重大活动和节假日的食品安全。为保障重大活动及春节、元旦、五一、中秋、国庆等节日的食品安全,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在各种活动和节日到来前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行动、冷冻肉市场专项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大桶水专项整治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活动中共查出食品安全隐患13处,并要求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同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全面遏制生猪私宰和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上市,为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年无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六)大力创造文明药店城市及明厨亮灶工程。全镇开展一次全面摸底,对辖区内5家药店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了其经营行为,明确药品属于特殊商品。严格按照省、市、县级行业规范要求,认真抓好明厨亮灶工程,对辖区学校食品全面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管理,对个体餐饮服务单位有条件的都要安装透明厨房,没有条件要限期及时整改到位,争取用2年时间全面落实此项工程,积极创建小餐饮示范店,争取在xx年底全面达到小餐饮示范要求,从而全面完成我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我镇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20xx年,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食安办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按时、按质的做好本项工作,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和劣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维护企业产品质量和农村食品市场秩序,为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出积极贡献,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礼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60个苹果重点生产县,全省5个苹果重点生产县,所产的“先秦贡果”牌“红富士”、“红星”、“金帅”等系列苹果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XX年奥运推荐果品和第15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礼农”牌胡麻油获得第15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全县有耕地103.8万亩,人均耕地2.12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万亩,苹果园面积48.14万亩,其它果园面积1万多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4万亩。有林地173.7万亩,有草原面积170.8万亩,其中宜牧草场144.4万亩。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69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1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1元,农机总动力93762千瓦。以苹果、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97.3万亩、总产量15000万公斤、产值1.8亿元,经济林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6.9%,户均收入165l元;畜牧业总产值2.25亿元;中药材面积6.85万亩、总产量1020万公斤、产值7880万元;蔬菜面积5.1万亩,总产量12750万公斤,产值10200万元,全县实现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5.73亿元,人均达到110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66%。农产品果汁出口创汇2517万美元,位居陇南市第一。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性产业。我县今后的科技工作我认为应主要从服务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1、全面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要积极引进、示范和集成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无公害规范化种植、肉牛冻配及舍饲圈养、马铃薯标准化脱毒化栽培、果品蔬菜窖藏保鲜、设施蔬菜经营管理与节本增效、反季节蔬菜无公害生产和山区冷凉菜种植、山区草畜产业化配套生产、青贮玉米种植及玉米青贮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设施农业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控制及防治、农机化及保护性耕作、中药材栽培采摘及饮片加工、食用菌新品种高效栽培及保鲜贮藏、农产品加工新型设备及工艺等一系列实用技术。特别是,要根据每个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域,瞄准主攻方向,盯住目标市场,逐一攻关,密集推广,形成一个区域一个产品一套技术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格局。要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常规技术进行集成整合,通过示范推广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有效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科技需求,又要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现代农业理念出发,积极引进、推广一些有利于提升未来农产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
2、加快建设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通过引进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集成特色产业中带有共性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建设示范园区,解决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性难点技术,增强特色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规模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通过在园区内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的运作模式、新的开发水平,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辐射源。
3、努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川坝地破千创万元,双千田、多千田进沟上山”的发展思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首先,要建构市场诱致型的创新管理机制。市场诱致型的管理机制,从组织结构上看,要使创新主体转变为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代表市场需求的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组成的分工明确、分层管理、协作广泛、开放的组织体系;建立“市场—立项—成果—市场”的两头向外的创新模式。把科研成果、科技创新与农民的增收、增效结合起来,把创新收益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立成果研发、推广与应用的责任机制,降低新技术采用的风险。其次,要建构主体多元的创新投资机制。农业的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解决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最直接的手段。在我县财政困难投资有限的条件下,要通过政策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一是要强化政府作为投入主体的地位,调节投资结构,把财政投资集中在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财政投入新方式,把直接投资为主转为设立基金、税收优惠、财政补息等间接投入为主,把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相结合。二是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吸引企业和社会各阶层参与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三是鼓励有能力的科研单位和个人自筹资金,并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使一部分科研实体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增加自我造血的能力。四是建立农业投入的监督、反馈机制,保证农资的及时到位,提高农业投入的绩效。五是设立风险基金和提供财政贴息的方式,使金融机构参与融资。第三,要建构合理调节的创新产权机制。产权制度是科技创新的最持久、最有效的动力。要使农业科技创新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趋同,既有社会效果,又有利于创新,就要适度对农业科技产权加以保护,使之产权化、市场化,并且政府给予创新者更多补偿,以推动创新。第四,认真贯彻落实“礼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对县内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除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外县上一次性奖励5万元;各类科技人员如有获得发明专利的每项奖励1万元;完善和规范县级科技进步奖评定机制,每年评选县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有效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大力增强农业特色产业的科技开发活力。
4、大力推进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科技服务,正确引导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作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科技主体活力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强化组织领导的作用,各有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服务;根据不同层次农民需求,把农业推广服务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公益型与经营型、综合型与专业型、社会化与区域化,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5、大力实施“十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认知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社会稳定,也离不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科技培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依托“科技三下乡”、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科技宣传培训,真正把各项特色产业开发措施送到群众手中、送到田间地头。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将培训工作分级、分类,健全科技培训体系,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合力,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
6、加强对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当前,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内发达地区科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跨省市区区域科技经济合作的兴起,国内外产业、技术和资本的转移,这些都给我县农业带来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优势再造的新机遇。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和社会和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这些科技惠农政策都为农业科技推广和机制创新开创了广阔的前景。